钟桂玉
摘 要: 当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学生极怕写作文,对作文的学习兴趣不浓,难以掌控写作课的学习气氛,很难调动全班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教师空有满腔激情,学生反应冷漠,极不配合。本文从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语文作文积极性的角度,探讨作文教学艺术。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为了了解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看法,我们对本校23位语文教师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3份。综合问卷总体情况,笔者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普遍认为学生语文作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认为对作文课堂的学习气氛难以掌控,很难调动全班同学参与探究学习;认为教师空有满腔激情,学生反应冷漠,极不配合,常不落实教师布置的学习要求……
笔者不由深思: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上多以教师的教为主,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的教学法,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指挥棒转,却很少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不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未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沉闷,学生情绪低迷,只会被动接受知识,毫无创新。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语文作文学习的兴趣,让语文作文课堂变得鲜活呢?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1]课堂就是一个小世界,我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教师要巧妙激活课堂气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我。
一、奇思妙想激发写作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一切东西的原动力。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一提写作文就头痛,对写作不感兴趣。每个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中都会煞费心思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快乐。笔者也不例外,常常以一些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巧设情境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语文作文课也不例外。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文本或故事中。
笔者喜欢把课前即兴演讲的时间留给学生,而且演讲内容一般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同时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三、给“我”一首歌
音乐作为人类一切美好事物的集合,作为没有国界的艺术,历来是人类抒发情感的媒介。学生范文中的许多文章都文质兼美,其情感和美质往往是内蕴的。这样,在体味鉴赏时,辅以情感内蕴与之相近的音乐,便能创设和谐的情感意境,渲染浓郁的审美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
在作文讲评课上适时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一首歌的时间,学生自然地随着优美的旋律进入文本,或激昂,或低沉,或喜悦,或悲伤,各种情感由此得以宣泄。
音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渗透力,给学生一首歌,让优美的旋律和文章内容有机结合,使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给学生一首歌,让他们伴随音乐体味文章,作文课堂就活了。
四、诗情画意点染课堂
诗歌是浓缩的艺术,只字片言里却意蕴极丰。《尚书》有言:“诗言志,歌永言。”诗歌往往能于不经意间让人沉入其浓郁的情感世界,引人遐思。课上,适时引入诗歌,可以让人陶醉其中,引发学生的共鸣。
学生用诗歌点染课堂是这一激趣艺术的延伸与拓展。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意境的渲染之后,让学生创作诗词,一个叫肖昕漪的女生的一首《如梦令思乡》不禁令人拍案叫绝:“窗外雨打芭蕉/未闻鸡声啼早/昨夜不成眠/追忆旧墙故角/风啸/雨潇/更觉长夜难熬//形单影只无靠/孤行苍凉寂寥/往事如潮水/转眼雾散烟消/望道/望道/最惧相思难了//”情深义重,思念之情呼之欲出。当笔者深情款款地朗诵时,他们一个个为之动容。原来,诗歌竟然还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
用诗情画意点染课堂,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他们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要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使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提出的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人生成就最多20%归诸智商,80%归诸情商(EQ)。情商包括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思考方法等,简单地说,情商就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谁的情商开发得好,谁的成功机会就多。因此,教师的重要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渲染浓郁的审美氛围,使学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习作热情。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激活语文作文课堂的艺术就是那点燃火把的火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上通过激趣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鲜活起来了,学生就乐于上作文课了。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课程·教材·教法,1991(10).
[2]张华.教师的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因素.教育艺术,200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