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2014-08-18 21:13姚崇红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案例师生课堂

姚崇红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较多地强调参与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最为重要的是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学生极易形成懒散的学习态度。为此,现代教学应强调生活与课程内容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而案例教学就是一种以实际发生为背景,加强学生联系现实的教学方式,通过在初中化学课堂应用该教学方法,能够较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案例教学模式概述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描述具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基于教学的需要及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所收集及编写的案例报告等。案例是陈述性的,具有典型性及丰富性,不仅反映某些原理及规律,而且还能够容纳多种解释。此外,案例是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尽可能地表达一定的理论观点,但是不具有概括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与教学中的材料运用及举例具有明显的区别。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首先,以师生互动为出发点。课前教师精心选择案例,课堂上展开讨论分析,师生共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结果。在课后,教师评价案例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为以后的教学选取更精密的案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对该项案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剖析。整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收获知识的过程,在这种交往活动中,使学生在交流中探求知识,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架构出一条适合自身学习和发展的桥梁。

其次,以多元化绩效评价为基础。在案例教学这项综合性的舞台上,由于学生对不同种类、不同内涵的教学活动倾注心力各异,这样就会在评价内容中生成一项符合学生技艺,不设统一标准答案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师生集体智慧的体现,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大胆设疑、小心求证、精益求精的过程,可全面发散思维,促成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最后,以全面发展学生为目的。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生接受到的不仅是纯粹的知识,更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在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将案例作为新的知识增长点加以实现。在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和深入时,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机会去实践。学生独立探索案例知识以及内容,在案例教学中获得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面对困难冷静解决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这就使学生必须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同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种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及学习自觉性。其次,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推出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的状态。最后,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教师转变角色,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关系。

二、案例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一)选择案例,合理制定计划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首要的问题是案例的选择,这一环节既是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上课之前教师应根据紧密围绕初中化学的章节的特性对相关案例进行筛选,以选择出适合初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优秀案例。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对案例进行一些修改和完善,以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时代感,并能让学生对其进行充分的讨论。在选择好相应的案例之后,教师要对整个案例教学的流程做出相关计划,以保证案例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设定好相关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想到的问题和可能忽略的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和解答。最后,教师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以便能够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教师在向学生提供案例的同时要向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与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其次,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兴趣;最后,教师所做出的提问要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意义,能够推动整个案例教学的有序进行。如在“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中,利用珠江惊现“水雷”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提出“为什么钠遇到水会爆炸?”“事件中在别的金属桶爆炸时为什么有五个没有爆炸,这五个金属桶该如何处理?”“为什么装有钠的金属铜中会有大量的白烟?”这些都是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可让学生分组或集体讨论。

(三)注意引导,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管是在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中,教师都要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考虑和解答案例,并及时将学生拉回案例讨论的主要方向上。同时,教师要专心听取和记录下学生讨论的相关观点和解决办法,而不要向学生传达一些自己已经准备好的观点或者解决办法。做引导工作,应注意以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讨论氛围,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分析案例教学应用的局限性

当然,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并不是没有局限性的,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案例教学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较高

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很多化学教师都是在各自为战,教师工作强度偏大,同时很多教师都是跨年级教学,在繁杂的教学任务下还需要抽出时间对案例进行搜集及整理。然而,实际上这些教师根本没有充足时间及经历进行案例教学,这样一来,往往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甚至阻碍案例教学的广泛推广。另一方面,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基本的理论框架,若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不足,极易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就演变为教师自编自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若学生之前没有接触案例教学,课堂极易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整节课内容进行观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发展。

(二)案例教学自身存在局限性

由于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短篇为基础的,案例教学中的叙述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加上时间跨越度较大,导致难以在内容及时间上保持一致。而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过程及领会案例内容,这与其相冲突,不能够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此外,案例教学中的事件描述并不是连续性的,而是一个分散的结构,这就使学生难以将这些知识汇合在一个框架中,往往导致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性知识,最终造成在培养人才上的欠缺。

(三)有时案例教学效果不高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求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编写案例,这种教学过程不仅耗费时间较长,更为重要的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宜采取案例教学,如化学中那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就不适宜采取该方法,只要教师陈述清楚,学生就能够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并不需要案例教学。为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教学方法。

[参 考 文 献]

[1]林丰.谈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设计[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9).

[2]何如涛.活用教材内容实施智慧教学——以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3(5).

[3]阚俊山.初中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素材的挖掘[J].化学教与学,2013(5).

[4]谢祥连.论九年级化学实验的探索与改进案例[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3(4).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案例师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在课堂花开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麻辣师生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