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艳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好的导入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头,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先夺人声的效果,使教者轻松愉快,听者心驰神往。作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种的导入方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入设计 导入方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一堂课,导入得法,片刻之间就能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师生学习新课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教师导入形式呆板,导语枯燥无味,学生听而生厌,学习兴趣就会骤减,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由此可见,设计好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反复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运用教育机智,而且要清楚导课的目的,把握导课设计的基本原则,然后根据它们精心设计导语。导课即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也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头,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达到先夺人声的效果,使教者轻松愉快,听者心驰神往。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介绍几种导课方式。
一、直接导课
直接导课是最常用、最简单的导课方法。它要求教师在上课伊始直奔主题,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掌握的重点。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新料做的陈酒”,是一种老套的导课方法,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样导课会使学生一开始便明确学习目的,引起注意,避免学生走弯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方法适于高年级学生,因为他们已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识记与思考。这种导课方法简单易行,对于新任课的教师而言比较适用。
二、创设情境导课
教师一上课便强调如何听课,听什么,严肃的教态、沉闷的气氛给人压抑的感觉。学生厌烦,教师也觉得无趣。如果教师利用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取知识,则教学效果会更好。如教学《一面》时这样设计导课。教师高兴地走进教室,然后用粉笔简单地勾勒出一个人头的轮廓,便问:“这是谁?”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没有眼睛、鼻子、嘴巴很难判断。”“是啊,是啊。”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示赞同。接着画起来。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等五官画齐,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鲁迅。”教师追问:“怎么判断?”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他的面貌很有特点。”教师并没有追问有什么特点,而说:“既然他的样子很特殊,那就请同学们用语言来描述鲁迅的特别之处吧。”十分钟后(多数学生已写成),便让学生打开课本,认真读课文,找出有关鲁迅的肖像描写,再与自己描写的鲁迅相对照。这样导课,时间虽长些,但在无形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让学生懂得了写人物应抓住特征写,把鲁迅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对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激发情感导课
如果教师的导课语充满激情,又能深入学生的心里,就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小橘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有非常美好的童年,八九岁时,可以在父母的怀中撒娇,感受家庭的温馨;可以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感受社会的温暖;可以在儿童乐园里尽情地玩耍,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那么,新中国成立前儿童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当你读完这一课时,你会感受到你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如此一番富有激情的导语,全班同学的思绪很快被拉到课上,并跟着老师一起体会那“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儿童的生活情况和精神面貌。
四、故事导课
故事、寓言、传说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爱听,也注意听。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导课中不妨引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故事、趣闻、幽默等,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我在讲《伤仲永》一课时,这样导入:很多年前,有个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据说这颗种子种下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几年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棵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都还没种下去呢。“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地问。(此时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那人回答:“我怕种下去会晒死。”“可以早晚浇点水嘛。”“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种下去!”故事讲到这里戛然而止,看着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我提问:“这颗种子的结局会怎样呢?”一个学生说:“种子干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另一个学生说:“没有大地的营养,得不到水的浇灌,少了后天的培养,种子再好也不可能体现价值。”我因势利导:“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会怎样呢?就让我们看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事。”学生带着极浓厚的兴趣翻阅课文。
五、悬念导课
悬念是戏剧表演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可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如一位老师讲《孔乙己》,就是从悬念开讲的:封建社会里的读书人有着两种不同的命运。一种是晋升,考上了得取了功名,从此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另一种命运是什么呢?一个学生说:“去种地,当农民。”另一个学生说:“开门市,做生意。”“可是在那样的环境里,你们说的这些都不可能。大家要想知道正确答案,今天就要学好《孔乙己》。孔乙己就是第二种命运的代表人物。”教师设下的这一悬念,使学生形成了期待心理,激起了求知欲望。
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其实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诸如直接导入法、名言导入法、归纳总结法等。导课方式多种多样,形式不拘一格,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实现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懂”“透”“化”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掌握导课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教育艺术,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努力优化课堂导入环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导入的创设[J].语文教学参考,2010(34).
[2]刘福柯.阅读经典美文,创建语文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2010(11).
[3]周明浩.精彩课堂来自教师的有效理答[J].教学评价,2012(1).
[4]陈志刚.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新探[N].学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