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婧
摘 要: 随着工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工会教师开始使用网络学习平台。本文结合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体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
關键词: 工会院校教师 继续教育 学分制管理
工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直接影响学校师资力量建设工程的实效性和教师团队综合素质提高的空间性。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对于教师自身教学和科研的塑造力上,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尤其在教师创新精神培养、整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会达到明显的效果。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将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对有效推进工会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教学教研等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水平,是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是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比传统的继续教育学分制模式,诸如接受各类面授培训、学历(学位)教育的课程进修、参加相应专业的学术会议、参与科研项目、发明专利、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参加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考试等,已经不能满足工会院校教师需要掌握大量教学素材的现实需求,而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这一新载体,教师可点击相应的主题内容,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多样,有利于保证学习质量,通过学习资源共享,有效强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为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创造有利条件。但是,笔者通过与多位工会院校教师深度访谈的方式,发现教师在使用学习平台时仍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之处。
一、在学习平台中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某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学习平台为例,教师在网络课程学习体验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分类尚不完善,课程形式较简单。
该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学习平台将课程类别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具体课程体系分为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仅仅在公需科目下分成政策法规、综合知识及科学素养三个小项,而专业科目未进行分类,课程数量少,且与公需科目产生部分重叠,给学员获取准确有效的课程信息带来不便。课程形式基本以网络视频为主,视频格式、清晰程度、音频效果不一,部分视频链接容易出现错误,尚无教师远程辅导和在线答疑模块。
(二)学分设置维度单一,学分与课程难易匹配度不能显现。
在学分设置上,没有考虑到课程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学分设置仅仅以视频文件时长作为衡量学分的唯一标准。该网络学习平台必须修完该视频全部内容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单纯地从学习平台上获得相应的时长所体现的数据,只能反映学员的表面现象,无法体现课程设置的实际评价效果。从学分制管理的角度说,只凭借视频文件的点击量这一维度评判学分设置的合理性。
(三)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学员参与度不稳定。
网络学习平台原本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网络的及时性和新鲜度。网络视频内容更新若是以年度为单位,则势必容易和最新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产生时滞,不利于学员掌握较新的知识。因此,学员在学习平台更新早期,将内容具有吸引力及自身专业特点相关的课程学习完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对于该网络学习平台的参与度会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参与度的降低,容易给学分制管理带来有效性和公信度的疑虑,降低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工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的问题的策略
工会院校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中的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上,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科学分类,合理设置课程,丰富课程形式。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继续教育学分制中课程安排的设计中,尽可能体现科学性,而严格的课程标准要与学分设置及相应评价体系做好对接,对基础理论性与专业实践性的课程进行科学分类。可在现有基础上,细化分类标准,以专业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为主要脉络,同时结合多元化、交叉性的学习模块作为特色版块,在彰显学分制灵活性这一特点的同时,注重开创性,丰富课程形式,如互动交流、名师答疑和优质资源共享等。
(二)多维度分层次设置学分,提高课程与学分值的相关匹配度。
在学分制管理中,如何设置学分分值,是衡量管理体制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员对相关知识的认可度、学习有效性的维度、学习效率的提高程度衡量,同时注重在设置上的多纬度、多层次。学习平台在设计过程中要多考虑学科的教学特色,以便开发出符合学科性质、特点的学习内容,提供更科学完善的学习方式[1]。在学分设置上,应体现出课程特点及在学习体系中的难易度,不能仅仅以课程时长作为唯一设置标准。
(三)加快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提高学员参与积极性与稳定度。
定期更新,批量将最新的课程和资料扩充到学习平台中,把最新的成果融入课程体系中,增强学习平台的吸引力。课程体系要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淘汰陈旧的课程,使课程体系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2]。学员的学习稳定度会随着不断更新的内容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整个过程必须有指导教师、管理团队全程监控指导,并不断地给学员进行反馈,以便及时纠正单纯追求数量的弊端[3],更好地提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与稳定度。
参考文献:
[1]宋吉祥等.网络学习平台的类型与功能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9):8.
[2]许劲松等.课程·师资·管理:有效推进学分制的关键要素[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8.
[3]李丹.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中评价指标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