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利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教学在各类课程活动中受到的重视程度大不相同,许多人习惯把阅读作为语言类学科的专有名词,而片面地认为它与数学等理工科关系不大。其实阅读自古就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的称誉,它是获取任何课程知识的最基本环节,是训练学生手口脑和谐联动、同步发展的最重要形式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观察分析能力、读题审题能力、思维解析能力不足及不规范的答题等行为,这与忽视阅读教学有着非常直接的因果关系,本文简要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协调能力 有效阅读教学 实践与思考
阅读是人们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是汲取外来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知世界的必要途径。现代数学学科不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而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的语言与工具”。数学阅读的对象主要有:对语言符号(文字、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对数学概念的同化和顺应,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它既是各种心理因素的活动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能动性认知过程。“离开了基础性的阅读活动,数学教学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无源之水、缘木求鱼”。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中阅读实践活动是不容忽视的,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试对此做出简要性阐述。
一、现代数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教育功能
现代认知学研究表明: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数学阅读具有不可代替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于提升数学语言水平和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数学语言往往缺乏足够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活动,与书本上的规范化语言交流,才能从感悟中获得较好的锻炼和培养,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交流系统。二是有利于充分发挥教材语言的阅读价值。美国数学教育家贝尔强调,教科书不只是教师讲课的材料来源,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材料来源,而阅读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这应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并引起高度重视。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自主化教学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自学能力的核心,如果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要想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并形成良好自学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四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数学学习能力。目前已被实践证明并且取得卓有成效的“自学辅导”、“读议讲练”和“青浦数学教该实验”数学教学法等,都是得益于数学课堂的阅读教学环节。
二、对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简要性实践
1.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情趣。根据情境创设的来源和途径,小学数学情境主要有问题法、语言法、活动法(一般活动、游戏活动、实践操作)和多媒体情境等几大类。如教学“倒数”内容时,有教师创设了如下活动情境:在黑板上出示“倒数”二字后并不直接进入教学程序,而是让小学生齐读课题,这下问题出来了:有些小学生把“倒”读成了第四声,而有些小学生则读成了第三声。两派之间争执不休,彼此不肯服输。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最终裁决权交给老师。然而教师并不急于统一该字的读音,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2∕3”和“3∕2”两个分数,然后面向全班发问:“这两个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发现“把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倒过来,就变成了相同的分数”。教师再问:“究竟应该怎么读呢?”学生恍然大悟:应该读第四声。这才引出了“倒数”概念知识的教学。由于兴趣得到了激发,思维得到了启发,学生对倒数概念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学习兴趣。
2.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手段,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学阅读教学活动,这才是正本清源、溯本求源的课程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了正比例后,笔者提出两个问题:1.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什么比例?2.长方形的长固定,宽和周长成什么比例?许多学生立即误判为成正比例关系。对此,在回讲正比例时予以重新强调:1.两种关联量成正比例的前提是“其中的某一种量必须固定不变”。而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其中一条边发生变化,另三条边也随之变化。它没有一个固定的量,所以边长和面积不会形成正比例关系。2.两种量的变化(扩大或缩小)必须为“相同倍数”。虽然长方形的长固定不变,但是宽和周长的变化并非相同倍数,所以它们不成正比例关系。3.引导学生“如果两种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那么自变量相当于乘法中的一个因数,固定量相当于另一因数,随变量则相当于积”。如此强调并反复举例说明,学生就会掌握判断方法。
3.注重学用结合原则,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素养。一是在阅读中引导质疑问难,从中发现问题。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问难,可诱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自觉主动地创造性思维,自主投入新知探究之中。二是引导在阅读中自主学习,从中解决问题。如“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例题如下:“班级共有动漫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又借出52本,还剩多少本?”小学生通过初读,知道需要两步计算,一步计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又问:“你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再次阅读思考,进一步理解题意,有的说“先算上午借出后还剩多少本,再算下午借出后还剩多少本”,有的说“先算出上下午共借出多少本,然后再算还剩多少本”。通过反复阅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三是在阅读中引导复习巩固,从而善于应用实践。新课教学后,组织并引导学生回头阅读课本。通过“反刍”,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加工,在实践运用中收获学用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阅读是一项情感艺术实践工程,教师应在高度重视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取得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