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摘 要: 现代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育人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情感教育。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学科,它极具思想性,且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挖掘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渗透思想教育,促进中小学生情感的建立。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健康人格 学习兴趣 探究需要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说:“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产生和存在的情境,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作品情境中,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良好的心境,形成高尚的情操。
一、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满堂唱独角戏,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更不用说实现教学目标了。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触景生情,积极参与,从而自己感受、自己体验,最终真正深刻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品词品句是语文课激情明理进行情感教育的特有手段和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既依仗于朗朗诵读,又少不了析词解句,两者缺一不可。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语言的美源于言辞的准确、明晰与和谐。作品运用语言或描绘人物性格、思想,或展现大自然中各种奇异现象,或描述山川的壮美……因此,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诵读,关键在于体味文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的朗诵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能产生美感,读时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或兴奋愉悦,或悲壮豪迈。诵读必先处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读者无不从中受到感染。例如老师在讲授《草地夜行》时,鉴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对长征时的艰苦生活缺乏了解,在他们的眼里,草地不是荒无人烟,而是一碧千里,从而对红军的极度饥饿没有体验。
教师可以先介绍课文背景,用描述的口气简要地介绍草地沼泽多、没人烟的特点,以及红军当时干粮已经吃光,只得吃树皮草根的艰苦情况,为学生进入情境渲染一定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诵读全文,让他们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茫茫的草海”、“空着肚子”、“拖着僵硬的腿”、“一步一挨”等词汇描绘的情景。孩子们的想象展开了,小红军可爱的形象浮现在孩子们眼前,他们的情感也被激发起来。这样从感受形象出发,从中受到感染,使学生形成情绪记忆,加深理解教材内容和词句,产生或爱和憎的、或喜和恶的、或敬和鄙的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情感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情境熏陶,即所谓的“触景生情”。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把学生内心的情感移入所认知的与教学相关的对象上,既有利于教学内容情感的展示,又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于是在促进学生认知的同时,情感也获得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以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引发学生相应的体验。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语文文本蕴涵丰富情感因素的特点,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可分别采用以下操作策略:可采用背景音乐烘托,幻灯、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味课文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现场参与、小品表演、语言描述等,营造体验情境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课堂提问时,同样可采用以组回答的形式等营造竞争合作的氛围。
三、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探究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有的距今年代久远,有的虽是学生熟悉的,但平时却未能引起关注或重视,所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亲切感,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可从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提供必要的范例。例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海洋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踊跃地叙说之后小结:从同学们介绍的资料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海底的美丽与神奇,那么海底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我便顺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海底世界》。对于那些距今年代久远的古诗文的学习,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教师有必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对于陆游的《示儿》,学生要真正把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诗的内涵,前提是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即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完成对诗句中作者流露感情的“再体验”。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进行相应的情感体验。
总之,教师要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直观的教具,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黄豫黔.浅论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J].贵州教育,2001.8.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路海东主编.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王雪梅.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