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学
摘 要: 作者谈了对高一新生数学教学的新思考: 面对数学成绩与初中相比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到数学难学;面对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面对课堂教学是否做到主持人、发现者、观众、审视自己;坚持课后反思。
关键词: 高一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耐心引导 课后反思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好高中数学,特别是高一数学,是摆在每一位高一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我就自己对新一轮高一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初中相比严重滑坡,从而感觉数学难学,对数学信心不足。由于有的学生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学习高中数学,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于是出现成绩降低、学习情绪不佳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些学生讨厌数学,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时间,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同时还要耐心辅导、答疑,培养学生好问的学习习惯。
备课除认真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外,备学生也非常重要。要了解所带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人喜好,充分备好提问等教学活动。备教材是必需的,但针对学生现状要注重在教学中加强对运算能力、常用的数学语言(包括自然语言(或日常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相互转化)的训练,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因为数学中的很多题目都可以利用图形、图像解决,而且比较方便、直观。
课堂教学中要成为:(1) 课堂上的主持人。一场精彩的演出中主持人虽然是贯串始终,但是并不是大包大揽,由自己亲自表演。他们用简洁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话语,串起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可以说课堂也是一个大舞台,教师可激趣,可设悬,可点拨,可指导,但不必长篇大论、大包大揽,要把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让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2)独具慧眼的发现者。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欣赏水平不同,基础不同。在老师眼里,可能存在成绩上的“差生”,往往因此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下,学生失去学习的宽松环境,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扮演慧眼独具的发现者,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尽力为他们搭建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采用赏识成功的方法,激励他们上进,利用他们尝试成功喜悦的契机,循序渐进地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3)热情的观众。当今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承受一定的压力,他们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教训或教师的责问,而是理解和支持。我们要做热情的观众,在课堂上,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精彩时报以掌声,给予充分肯定,失误时评论切磋,提出中肯的意见。不因为学生一两次的失误而对他丧失信心,老师对学生充满信心之时,也正是学生发奋拼搏大步迈向成功之时。相反,当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如果横加责难,一棒子打死,学生哪还有成功的机会?(4)及时审视自己。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学习兴趣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高一老师多是高三循环下来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高三循环下来的老教师往往眼界过高,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用高三复习时的难度要求高一新生;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对教材、教法不熟悉,往往抓不住重点、难点。教师教学中常常强调: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难点、重点,一旦学不好便会如何、如何的言论,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但这反而会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有些老师在讲解习题时会说:“这题很简单,我想同学们能解决。”而在学生问问题时说:“这么容易的题怎么能不会。”此时,即使老师能坐下来讲解,学生无论懂与不懂也都只会点头,以后不会再问老师问题。教师在作业批改和课堂提问及课下辅导等方面的不当言行,都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师生携手探究数学知识。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才能使学生在不断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同步发展。
课后要坚持课后反思。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解决某一类问题,或者学生当时也许听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