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管理策略

2014-08-15 01:33:07欧洁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征

作者简介:欧洁(1979-),女,湖北来凤人,硕士研究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财经学院,讲师,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向。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策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行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征;教育管理策略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校群体的组成部分,具有和同龄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同时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高职学生又具有自身的心理特征。为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笔者对所在学校的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高职学生压力源的问卷调查。问卷一共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9份,回收率为93%。下面我们以不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汇总分析的结果,对三个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1、大一学生心理特征

1)适应障碍。从高职一年级学生压力源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一的学生普遍认为压力最大的因素是环境的改变和角色的转换。校园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差异,加之远离父母,给大部分新生都不同程度的带来了不安、孤独、焦虑、苦闷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出现了暂时性或阶段性的环境适应障碍。2)自卑心理。目前社会上仍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不认同,很多高职新生对考取高职院校被标记为是失败的,对就读高职院校被认定为无奈的选择,这些带给高职新生的是自卑心理的萌发,从而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建立自信,在理想追求上缺乏奋斗的目标,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3)迷茫心态。高校管理提倡自我管理、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很难适应这种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在学习上无所适从,产生迷茫心态。由于职业院校的性质,过早的赋予了学生职业化倾向的教育环境,对于年龄尚小的刚入学学生,导致其心理上接受的缓冲期过短,导致迷茫心理的产生。

2、大二学生心理特征

1)厌学心态。二年级开始进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不少学生才发现所选专业在发展前景、专业方向、专业知识上和自己理想存相去甚远,又没有能够很好地调整这种心理落差,因而导致厌学心态的产生。同时,对于高职院校颇具特色的实践实训教育课程,更是让部分十年寒窗少有实践经历的学生产生一定的抵制情绪,增强了其厌学厌训的心理反应。2)就业危机。二年级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来自于就业,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达到699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尽管离毕业较长时间,但是在调查的学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就业形势压力的提前感知,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抉择的不断降低和职位下压,导致了不少高职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产生忧虑情绪。3)情感困惑。随着高职生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性意识日益明朗化,性意识的发展带来强烈的个性和形象的朔造,也会带来对异性的倾慕与追求,由于大学生经济地位和心理成熟度的不足,或是不善于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往往产生各种情感困惑和危机,从而带来不安和烦恼。

3、大三学生心理特征

1)就业压力。从大三学生压力源调查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的压力源中最突出的压力来源于就业形势。大三的学生毕业临近,已经能够切实感受到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形势,面对全国范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毕业生心理压力骤增,开始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对于在应聘过程中屡次失败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2)懈怠心理。毕业生的重心已然向就业转移,自我学习的要求开始放松。同时,对于就业前景的失望,放任自流的情绪产生,进一步导致了毕业学生对于学习的懈怠心理强化。3)社会需求迫切心态。长期的“象牙塔”的生活让学生与社会产生距离,三年级学生离进入社会仅一步之遥,他们渴望加入社会的愿望日趋迫切,希望在社会实践中体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1、有的放矢、全程渗透,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范畴,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以及教育途径与方法。目前,很多学校在做心理健康教育时走入了误区,目标放在如何筛查有心理疾病隐患的学生,进行疏导。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范畴可以更广,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预防心理疾病,还应促进个体全面、协调和健康的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扩展,包括心理疾病隐患排查、心理疏导、个性健全教育、适应教育、抗压教育、情感情绪教育、人际和谐教育等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并明确工作职责。通过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够更有效地为学生建立起一套心理健康的“安全防护网”,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优化环境、注重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

高职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专业设置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进一步形成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学校与合作企业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新建、改(扩)建实习实训场地47132.23平方米,并整合原有资源,汇集搭建起企业生产、学生实训、技术研发、社会培训、职业鉴定的“产训研培鉴”多功能于一体的共享性实践平台。学校还与富士康、长安集团、思科、等大型企业紧密合作,以合资、捐赠等方式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按照高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标准,充分利用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适合高职学生特征的教育教学环境。这种模式的创新、环境的优化,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缓解了繁重的就业压力。

3、加强指导、优化服务,不断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应重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指导与服务,搭建畅通的就业信息沟通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缓解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学校的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按“拓宽渠道、以生为本、需求导向、服务社会”,构建了“重制度建设、重队伍建设、重功能建设、重市场建设、重信息化建设和重服务目标建设,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六重一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自主开发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和职业生涯测评系统,与就业信息短信平台和远程求职可视系统、易就业传媒平台配合使用,导入职场化特色校园文化,创新体验式就业指导新思路,建立企业认知协会,开展多场就业专题讲座。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签约率、对口率均高达90%以上,学校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社会评价显著提高,知名企业的订单式培养规模日益增大。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征
洞察儿童审美心理特征,保护儿童原生性表现
抓住幼儿心理特征 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中国篆刻(2017年6期)2017-07-18 11:09:54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 00:32:15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6期)2017-01-06 19:11:21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39期)2016-06-12 16: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