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2014-08-15 21:13潘涛
考试周刊 2014年49期
关键词:贫困生就业现状

潘涛

摘 要: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扩招,贫困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近年来高校教育成本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面临高学费的压力,在一系列助学体系的帮助下,“上得起学”只是贫困大学生开启人生课程的第一步,而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贫困生 现状 对策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的扩招,高校收费高额增长,在高额学费面前,催生了很多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又称贫困生。尽管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国家奖助学金为重要形式、以学校勤工俭学和特殊困难补助为补充、以企业资助为亮点的助学体系,但是这只能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然而这只是“上得起学”的第一步,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新旧体制的碰撞与摩擦中,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尤其是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日显突出,成为转型时期我国一个独特的带有普遍性的且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融入校园,完成学业,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同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命题。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

1.社会关系紧缺。

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社会资源成为大学生谋取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凭借家庭的关系和父辈的资源运作,往往能更容易地获得较满意的工作。贫困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或者城市的贫困家庭,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相对缺乏,甚至是匮乏,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之路变得尤其不平坦。

2.就业竞争力不强。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还表现在他们的竞争力不强。现在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除了看专业成绩外,更看重综合能力。与一般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弱。他们在社会活动经验、组织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文艺特长方面,往往不及他人,就业竞争能力较弱。以前,用人单位会基于贫困大学生能吃苦而优先录用,但目前他们的吃苦优势已不复存在。

3.心理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贫困大学生是需要加强心理关注的重要群体之一。由于贫困生从小面对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导致部分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能得到上大学的机会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他们进入大学后,会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而忽视了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或者活动,自身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缺乏必要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缺少灵活性,情商不高,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失去工作机会。其次,贫困生普遍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在与其他同学比较的时候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差距,妄自菲薄,低估自己,自信心不强。而自信心是整个应聘面试过程中所要展现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缺乏自信心,会让用人单位感觉缺乏主动性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和信心,导致求职失败。

由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生已经由从前的“天之骄子”变成了“社会普遍劳动力”,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肯定也不如以前,需求量减少,导致大学生就业面临“瓶颈”,更不要说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多数贫困生通过借贷及家庭的节衣缩食,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后都期盼能找到一份工资待遇较好、比较稳定的工作,许多农村贫困生甚至只要能找到一份留在城市的或者地域较好的工作而不得不一次次奔波于一个个招聘会现场。因为一份好的工作不仅能帮助他们偿还学费的贷款,而且是不少贫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砝码,他们身上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但是在现实面前,往往由于期望值过高,在工作岗位、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与期望值发生矛盾时,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而错失就业机会,在错失就业机会后又会表现得非常后悔,正是在这种矛盾的、眼高手低的错误就业观念下,部分贫困大学生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例如大学生村官制度、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以此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根本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现行的户籍制度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是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从户籍制度来讲,由于户口的限制,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城市就业受到限制较多。当前,国家在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但是相当部分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编制考试都对非本地生源学生进行了限制。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来看,由于这个制度的存在,城乡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巨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薄弱,导致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基础没打好,潜力有限,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地位。

贫困大学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本应受到眷顾与关怀,得到社会支持。现实生活中,也许有人能得到社会慈善人士的捐助,但很难从好心人处得到一份工作。就业歧视,缺乏公平的就业环境,限制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不高、不善沟通、心理素质不良、工作能力不强、缺乏文艺才能、家庭负担较重,这些都会成为用人单位拒绝录用他们的理由。考察当前的就业歧视状况,他们是就业歧视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他们在遭遇到各种歧视后往往求告无门,或者没有时间、资金、精力维权,使贫困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的处境更加艰难。

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机构,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存在批量培养的弊端,即不论是贫困学生还是一般学生,都按照统一的培养目标进行培养与教育,导致贫困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就业目标与一般学生合理区分。由于贫困学生就业资源的缺乏,在求职竞争中无法与一般学生抗衡,处于竞争劣势。从高校就业指导来看,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但是,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针对贫困生特点开展的工作还不多,从而影响就业。

三、解决贫困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1.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贫困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择业目标不明确、不能正视自我、就业期望值过高等思想倾向。因此,学校在就业指导课中应着重向大学生讲清当前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和之所以严峻的原因,引导学生充分估计就业的难度,正确定位。同时,要从大众化教育角度引导并帮助贫困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全方位、多渠道的大众化就业观念。

2.加强对贫困毕业生求职择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

政府、教育部门、高校不能单纯从经济层面关注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应着重在贫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的提高方面下工夫,并将其作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突破口,多方面、系统地加以帮助,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经济资助,降低就业成本,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高校进一步稳定和完善针对贫困毕业生的各项优惠制度,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资助力度,并结合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困难,实施多种措施,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努力为毕业生降低就业成本。同时,高校还应组织并实施“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广泛发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就业工作,重点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帮扶”工作;免费为贫困毕业生提供远程面试的交通费等方面的资助。

总之,解决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由于收入差距形成的在校贫困大学生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必然存在,而且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逐步实现,在校贫困大学生的绝对数量还会继续加大。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根本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甚至会日益突出。这一问题要想得到解决,除了高等教育自身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外,还需要上级部门正确的政策导向,例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采取“西移”、“下移”、自谋职业等多元化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红鑫.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现途径[M].湖北社会科学,2007,7.

[2]李芳欣,王辉.做好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M].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8.

[3]胡丽,王爱华.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析[M].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4]李春兰.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惑与对策[M].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5.

猜你喜欢
贫困生就业现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