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
摘 要: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些学生头脑里只有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倾听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 数学问题意识 学习能力
一、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老师都深有体会:老师提醒得最多的地方,偏偏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可不难找到原因:老师提醒最多的,往往是大多数孩子独立解决起来有困难的地方,而提醒了还不尽如人意,那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提醒对学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有的孩子打开作业本就开始抓紧时间动起笔来,有的孩子即使没动笔,可也心不在焉。对他们来说,你的指导是苍白无力的。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缺乏倾听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让所学内容生活化,或者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更接近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的疑问,督促学生不得不听。
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很有创见,这个方法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要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三、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1.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坚定的基础。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使学生从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四、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除了讲授课本上的例题之外,也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加以练习,即通过让学生观看2004年奥运会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的录像,引导学生提出计算各选手的时间差这样的实际问题,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思考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是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提问题给学生,更要激发学生自己产生疑问,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和思考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发言权、提问权,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发表意见的“天空”,重视他们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肯定学生严谨的数学思想,更要认可学生源自于生活的见解。因为数学本身就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一种纯理论的东西,它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应用于生活。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不仅可以充分地发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而且对于其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教师不断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大多数的学生,在其头脑之中,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完全成为接受知识的小机器,在离开老师“灌输”之后,就完全不懂得如何学习或者完全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呢?1.教师要注意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学习。2.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一种高效的学习能力。3.教师要注意及时矫正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久成.提出问题:层次·因素·策略[J].数学通报,2012,(04).
[2]黄辉.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教研),2011,(09).
[3]张俊梅.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