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I”式有效教研的实践探索

2014-08-15 00:44刘展云
教育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研

刘展云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现有33个教学班,近1400名学生。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近年来增加了大批青年教师。全校在编教师70人,35岁以下 (包括35岁)的青年教师44人,全部为本科学历。青年教师充满活力,工作热情高涨,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但缺乏实践的经验和智慧。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尽快成长,我校坚持以 “确定主题,主体互助”式教研为特色,并探索出“OLEI”式有效教研架构,以 “教学研究”为核心进行教研。

一、 “OLEI”式有效教研的架构

“OLEI”式有效教研,不直接告诉青年教师 “应该怎么做”和 “如何做”,而是为青年教师创设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提供学习支持工具,让青年教师亲身体验一堂学科课的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引发教师反思,让教师 “在做中学”。 这种教研架构包括 “观摩 (observation)、 学习 (learning)、 评价 (evaluate)、 创新 (innovate)” 四个关键环节,有效地避免了教研中 “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彰显了“体验、协作、交流、互动、反思、提升”的特色。

(一) 观摩 (observation)

“观摩”,即让青年教师主动走入骨干教师的课堂观摩,并围绕 “研讨——实践——反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开展 “同课异构”教研。同课异构,让青年教师大开眼界。在汇总青年教师的点评意见后,学科科长及骨干教师从小学学科常态课的视角对教师提出问题,引发青年教师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之间用心沟通,竭诚交流,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有利于青年教师师德的形成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 学习 (learning)

“学习”即青年教师根据教学理论,结合观摩骨干教师课堂的学习心得,开展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活动流程分为 “推选代表——指导选题——协同备课”等几个阶段。我们将青年教师按级组或学科分组,各个团队推选主讲教师,在指导选题后让各备课团队协助完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资源准备和教学方案设计。为了达到 “省时、高效”的目的,教师们利用学校网络建立 “讨论组”,不仅便于大家随时沟通、阅读和记录,还拓宽了交流的空间。整个过程突出 “协作”的重要性,着力打造教研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学会了如何协作学习,也体验了协作学习的力量和参与教研的快乐。

(三) 评价 (evaluate)

“评价”即青年教师在观摩学科研究课后,各抒己见,点评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上课教师积极反思。我们突出以下特点:一是引导青年教师采用听课记录表等教学反思工具来规范地点评;二是邀请各学科科长或骨干教师担任主持人,引导大家将点评聚焦于教学过程本身;三是将青年教师分为 “新调入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 “新入职但有代课经验的教师”、 “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的教师”等几类,让不同类别教师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不同方面的意见。通过 “评价”环节的引导,一方面,上课教师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实态,积极反思自身教学设计和实施;另一方面,观摩教师之间通过观点的互相砥砺,让身处其中的青年教师不再孤独思索,进一步引发教师开放交流的渴望,激发大家改变学科常态课沉闷课堂氛围的激情。

(四) 创新 (innovate)

“创新”即主讲教师基于备课团队的意见,准备教学资源、完成教学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上学科研究课。可以说, “创新”是 “学习”的延续,是教研共同体对一堂课的整体认知与主讲教师实践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它最终转化为主讲教师的课堂实践,通过研究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学校各学科分年部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课例带动研究,拓宽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渠道,教师从实际教学场景出发,积极反思,然后通过教师团队的互助研讨,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

该教研模式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成长,始终贯穿在教研活动的全过程。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有效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在岗学习提高的需要,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参与新课程的整合与开发,逐步形成以有效教学为基础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二、 “OLEI”式有效教研例举

下面,以我校语文科教研为例,介绍一下语文科如何坚持 “确定主题,主体互助”式教研特色,实施 “OLEI”式有效教研模式。

(一)确立主题,夯实理论基础

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后,把视觉聚焦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 “拓展”部分,结合校情和学情,确定了研究主题——“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为了能科学地开展实践研究,加强专业引领,学校坚持 “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请来了专家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教师们进行课例展示、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如请来区教研室陈海燕主任为教师讲主题为 “领会内涵 关注亮点”的讲座,开展 “小手拉大手快乐读报,共建书香校园”活动,组织语文教师观摩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举行的绘本故事阅读指导课例研究活动等。学校还派教师观摩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参加 “千课万人”成长课堂研讨观摩会。出外学习的教师归来后,围绕 “研讨——实践——反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开展 “移植课” “分享观课感受”教研。另外,还充分运用学校骨干教师资源,让他们上 “移植课”,分享个人教学心得、观课心得。教师们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实现 “一个点上的闪耀,带动一个面,受益一群人”。

(二)围绕主题,研究 “真实的课堂”

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语文科各年级教师开展的研究不再停留在简单向学生出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阅读读物这一层面,而是围绕主题,结合观摩骨干教师课堂的学习心得,开展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活动。活动按照“推选代表——指导选题——协同备课”等几个阶段推进。教师们利用学校网络建立 “讨论组”随时进行沟通、交流,主讲教师吸收备课团队的意见并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上语文研究课。

语文科分年段进行 “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主题研究,通过课例带动研究,拓宽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渠道,教师从实际教学场景出发,积极反思,然后通过教师团队的互助研讨,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钟老师在区内绘本故事阅读指导课研究活动中,展示了 《骑着恐龙去上学》的课例,让低年级的孩子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激发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陈老师将复习课与绘本故事阅读指导课相结合,让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系统地复习字词。陈老师在绘本阅读指导课 《玩具船》中,指导中年级孩子学会如何选材。刘老师通过上 “移植课” 《又丑又高的莎拉》,带着高年级的孩子在课内进行课外阅读交流与分享,把 “在课内阅读整本书”理念直观地呈现在教师们的眼前。在 《狼王梦》班级读书交流会中,唐老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同学、老师对话,产生了思维的碰撞,是“课外阅读引入课堂”主题的升华,这一节课体现了语文科的集体智慧。

青年教师在观摩学科研究课后,及时进入评价环节。他们采用听课记录表等教学反思工具进行规范的点评,就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各抒己见,相互碰撞。教师行集思广益,在帮助上课教师积极反思的同时,也加深和丰富了自己的收获。在汇总青年教师的点评意见后,学科科长及骨干教师从小学语文常态课的视角对教师提出疑问,引发青年教师更深层次的思考。整个评价环节,教研共同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之间竭诚交流,互相促进,十分利于他们师德的形成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OLEI”式有效教研,实现了教师学习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度共享,在实践工作上给了教师们切实有效的指导与鼓励。青年教师更快地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自信心,加速了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