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勉
(陈静勉: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370 责任编辑:张海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课改的推进向中小学教研员提出的新的要求,教研员不但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出色的教育教学指导能力,还必须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因此,笔者尝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当前中小学教研员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借鉴关于调查理论和教育科研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对部分教研员的访谈及笔者自身的教研实践经验,问卷围绕中小学教研员对教育科研意义、教育科研内容、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能力结构的认识以及提升科研能力的建议等五大主题,设计了相应的封闭式和开放式的问题,并组合成相应问卷,以期能较全面地了解当前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情况。问卷经专家审核后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最终形成 《中小学教研员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调查问卷》。
面向广东省广州市、汕尾市、深圳市、东莞市和茂名市各地教研室中小学教研员共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6份,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达90.4%。样本覆盖省级、市级和县区级三个行政级别的教研室,覆盖珠三角等教育发达地区及粤东、粤北、粤西等欠发达地区,以确保调查结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有问卷统一编号,并利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存储与统计。
下面结合调查数据,针对中小学教研员对教育科研的价值、教育科研内容、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能力结构的认识等主题进行探讨。
关于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可以说是中小学教研员开展教育科研的前提,观念指引着行动,因此,为了较广泛地了解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识,问卷设置了一道开放性问答题,询问教研员:您认为中小学教研员参与科研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归类分析教研员反馈的答案,探讨如下。
第一类,认为教研员能够凭借已有的理论和自身经验,指导一线教学。多数中小学教研员都认同这一点,代表性的说法如:“深入课堂第一线,利用理论指导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科研成果、实验研究,有效指导学校教师教学,让教师少走弯路、多走捷径”;“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能对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见,多数教研员都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能够在相关教育理论和自身积累经验的指导下,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第二类,认为中小学教研员开展教育科研,有利于将一线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并推广。近半数的教师提到上述这一观点,代表性的说法例如:“可以总结有效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可以增强日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把脉课改的深度和效度”;“整合中小学教师的第一线经验,提升至理论再给中小学以指导”等等。应当看到,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一线,不乏许多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与策略,但是,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科研素养的限制,另一方面一线教师也被教学所累没有较多的时间对自己好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而教研员的科研工作,则较好地弥补了上述不足,将不同学校优秀教师的经验进行有效整合,并推广到其他学校中去,由此惠及更多的教师教学,这正是教研员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价值之一。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调查中提到这一价值的教研员仅占近半数,仍有不少教研员缺乏这样一种意识,应当引起相应的关注。
第三类,认为教研员开展教育科研,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大多数调查者肯定了教育科研对自身的积极影响,代表性的说法如:“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促进自身管理能力,拓宽自身科研视野”;“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培养教师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指导能力,加强针对性”等。实践出真知,科研素养的提高,不仅仅依赖阅读相应的理论书籍,更需要在实践中体验与提升,因此,教研员深入一线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对于研究意识、研究水平的提升都是十分有益的。
第四类,认为教研员在开展自身教育科研的同时,也能够指导一线开展教育科研。大多数的调查者都肯定了教研员对一线教研的影响作用,代表性的说法如:“带动教师参与科研,提高整个地区的科研水平”;“指导学科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研究”;“提升一线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中小学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推动者”;“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科研意识与能力”等。当前不少中小学都开展了相应的课题研究,但多数一线教师科研经验有限,往往无从下手,教研员的科研经验的科研经验则是对于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好的指导。
综合上述四类观点可以看到,当前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对开展教育科研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是较为全面与到位的,但关于总结一线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教研员能够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的价值与意义,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当前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认为,最值得开展教育研究的内容是什么?问卷中我们列出了12项研究内容要求调查者选出最值得中小学教研员研究的五项内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中小学教研员关于最值得开展教育研究的内容调查统计
从图1可以看到,中小学教研员认为最值得研究的内容,按照比例从大到小前六项 (均超过了半数比例)分别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64.9%)、学科教育与教学评价研究 (62.8%)、学科创新教学设计的研究 (61.7%)、学科教材的研究 (60.1%)、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53.7%)和教育教学法的研究 (53.2%)。
基于上述比例排序可以看到,当前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最关心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表明他们能够认识到教师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关键,帮助教师成长是他们希望通过教育科研达成的重要目标。学科评价被排在第二位,表明了考试仍是当前无法规避的话题,如何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仍是广大中小学教研员希望重视的问题。接着是教学设计和教材,被置于学生学习心理研究之前,可见,当前教研员对教学与教材,相对学生而言仍是更为重视。
而认可比例最少的研究内容,分别是学科课外活动项目的研究(9.0%)、教育管理(15.4%)、学科实验研究(15.4%)、德育研究(21.3%)、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35.6%)。可以看到,一方面,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教研员对课外活动、学校管理制度、班主任与德育管理等并不重视,基本只是集中在自己所熟悉的学科常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他们对学科实验同样兴趣不高,这也反映了我国当前理化生实验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现状。
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教研员对教育研究方法的认识,问卷中询问教师:您认为中小学教研员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最适用的教育科研方法是什么?按照调查数据人数比例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如图2所示:
图2 中小学教研员关于最适用的教育科研方法的调查统计
从图2可以看到,目前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认为,在课题研究中最适用的前三种教育科研方法,按照人数选择比例从大到小分别为:案例研究法 (54.3%)、教育调查研究法 (44.7%)、观课研究法 (43.6%)。从这三种方法可以看到,都与教学实践紧密相关,通过听课评课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尤其是课例分析,是当前每位教研员老师的工作主要内容之一,而调查法则是最快捷搜集了解各方面信息的方式。除了上述三种研究方法外,行动研究法 (41.5%)和经验总结研究法 (38.2%)也都有一定比例的教研员选取。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研究法,没有太严格的研究方法限定,适用于中小学一线教学,而教育实验法则需要较严格的控制无关变量,属于定量化研究,对研究者的要求偏高,因此多数教研员并没有将其作为最适用的教育科研方法。
选择比例最少的三种教育科研方法,分别为理论研究(11.7%)、未来预测研究法 (3.7%)和历史研究法 (1.1%),上述三种方法,需要的理论基础较强,且需要较多的文献资料与理论思辩,与真实实践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被中小学教研员认为是较不适用的。
在了解了中小学教研员对科研价值、科研内容和科研方法的认识后,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教育科研能力结构的认识。问卷中要求教研员从系列选项中,选出认为构成中小学教研员教育科研能力最重要的八项,调查结果统计如图3所示:
图3 中小学教研员认为最重要的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统计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教研员们认为构成中小学教研员教育科研能力最重要的前八项能力分别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研究与交流能力、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指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能力、选择科研课题的能力、积累和分析研究资料的能力、科研总结和写作能力、设计研究方案能力。上述八项能力,都有超过60%的教研员予以认可。
从上述各项能力的总体排序可以看到:
第一,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研究与交流能力置于最为重要的位置,可见相对具体科研过程所涉及的能力如选择课题的能力等而言,教研员们更看重更为根本的学习与交流能力。他们能够认识到,后续各项子能力,都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等方式逐渐掌握,这种认识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在前八项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认为最为重要的科研能力中,设计研究方案能力被置于最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教研员对研究设计的关注度相对不够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由于开展科研的计划性不强而出现研究的不严谨、不全面、不深入等问题的出现,需要引起注意。
第三,科研成果宣传和推广应用能力并没有被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选入前八项重要的科研能力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科研与实际教学存在两张皮的现状。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然而上述数据显示,当前教研员的观念中对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重视并不够,值得反思。
第四,搜集和利用信息能力也被广东省中小学教研员认为相对较弱的能力。审视当前开展的各项科研活动可以发现,不少教研员依据的主要是自己的教学经验,而较少阅读教育研究类书籍与专业研究文献,对于国外英文文献更是极少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的经验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的科学性与发展性。
首先,应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广大教研员加强理论学习。一者可以举办相应的教育理论研修班;二者由教育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建成科研团队;三者加强教研员对教育理论的自学,进一步引导教研员将自学能力发挥到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上,以学习引领教育研究的有效开展。
其次,倡导中小学教研员将隐性的教育科研意识付诸实践,并将教育研究成果显性化。一方面,需要将这种教育科研意识落实到实践中,积极申报和开展课题研究,随时留意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现象,将教材、教学资源、教师、学生、教育评价以及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每一教学环节、每一问题的设计以及每一偶发事件的处理都作为教科研活动。另一方面,广大中小学教研员还应当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成果意识,既促进了自身对教育科研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升,又能够将科研成果进行更广泛的传播,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起来。
最后,教研员深入教学一线,将提炼与推广优秀教学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科研思路。教学一线广大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是一笔巨大的科研资源,但相对零散、系统性不足,教研员老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指导和帮助一线教师总结、提炼相应的优秀教学经验,并积极推广应用到其他学校,发挥起教研员老师在教育科研中的重要桥梁作用。
①胡中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导论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