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医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8-15 00:52吕思思张建勋马云伟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吕思思,张建勋,马云伟,于 越

(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天津 300193; △通讯作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质量管理的联系日益密切。当前,国内医学高校纷纷提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规划和教学改革措施。在推进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将有利于提高医学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利于建设和实施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课题组前期调查发现[1],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应用程度亟待提高。积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医学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是信息化背景下实现传统医学教育质量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需要。

课题组在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对医学教学质量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等医学院校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研究表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对策研究对于创新医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技术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

1.1 医学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理念系统、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评价系统、反馈系统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的有机系统,其构建是为了有效开展教学质量管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在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须首先明确医学教育方针和教学管理机构,确立理念系统和组织系统。然后建立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对教学活动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接着设置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质量监测评估。最后要改进教学质量反馈系统,运用科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做出反馈,保证教学管理可持续进行。

1.2 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 在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医学教学质量管理产生以下几方面影响。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激发了全员参与的思想,教学质量管理机构既包括学校领导层、教务处等,也包括提供技术支持的信息技术部门。②网络教学信息系统和评价系统的建立,使管理部门能够快速了解教学工作状况、查询教学评价结果。③日趋完善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能够采集课程信息、学习信息、教学资源的原始数据,及时反馈教学管理信息,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④微博、微信、视频会议、教学资源库、虚拟模拟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实现了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使教学管理手段不断丰富。由此可见,医学院校必须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下的医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更新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管理与质量监督,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促进医学教育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2 信息技术支持下医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

2009年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意见》指出,在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并在保证医学教学质量方面,应该创造性地改进教学工作,完善校内相关规章制度,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已有所发展,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应用实践中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缺少系统规划和应对措施的现象,制约影响着信息化的顺利发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当前医学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教学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认知不够 我国各医学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管理理念已不能适应先进教育模式的发展,较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差距。由于认知程度和经费投入程度的不同,各院校间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部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仍秉持传统理念,缺乏全面先进观念,仅以分数作为鉴定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未将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投入考核标准,忽视了教师授课方式更新对教学质量的贡献,主观上引起质量管理的低效。学校未制定出操作性强的信息化应用奖励机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师自主探索新教学模式。

2.2 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 部分院校还未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不能及时对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公正,需要学校管理层、职能部门、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完成,但往往学校在开展教学评价时,主要由教务部门和各级领导参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评价很少,涉及人员不全面。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时,很多课程和专业使用同类评价表,没有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科学制定相应的评价表。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听取专家同行建议或征询学生意见,但很少有人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优化教学策略。

2.3 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不完善 当前各院校所建立的教学资源库可以上传、下载和浏览资料,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但资源库缺少个性化制作功能,教师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利用资源内容在软件平台中快速重组出新课件。很多教师会把教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录入成电子版,但很少有教师会开发专题学习网站或网络课程等其他教学平台。资源库具有搜索资料的功能,但缺少指导用户自主学习的功能,学生可以在资源库中搜索资源,但不能通过搜索的关键字自动显示出相关知识体系,以便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教学资源库更新慢,很多教师没有形成及时将新资料置入平台的工作习惯。输入资源库的资料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造成资源共享不便捷,部分资源实用率低,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4 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丰富 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会有意识地利用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视频音频等信息技术工具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主动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停留在多媒体技术运用的阶段,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大,即使有个别教师已建有网络课程或虚拟现实软件,但也很少在教学过程使用。在课下指导学生时,多数教师使用电子邮件或通讯工具与学生交流,少数教师会通过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网络虚拟教研平台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3 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分析,结合管理层、专业技术层和教师层,可以发现造成我国医学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从管理者层来讲,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充分、先进管理知识的不足、新兴信息技术宣传的不到位,致使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应用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不能适应教学管理的需求。因此,必须深化医学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的认识,管理部门应出台保障政策,鼓励职能部门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学管理新模式,加快推进信息化的步伐。从专业技术者层面来讲,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网络基础建设、计算机性能和教学资源共享库等方面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必须研究制订有效的评价标准、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健全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议校内相关技术部门根据教师的工作实际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从教师层面来讲,多数教师持有传统固有的教学观念,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网络教学、虚拟现实软件等教学资源的比例较低,信息技术常态化发展不足。因此,必须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有提高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促进医学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4 构建信息技术支持的医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策

针对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足的分析,利用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如PDCA循环),提出以下对策,从而创新医学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

4.1 转变管理思想,加强组织协调,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 从科学发展的宏观角度思考管理方法,学校在继承传统优良管理思路的基础上,要敢于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各管理机构的领导之间应达成思想共识,统一组织协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规划工作,加强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学院的分工合作。各职能部门具有监督指导协调的作用,运用科学方法执行具体管理工作,密切与兄弟院校相关部门管理经验的交流。各系部教师要主动配合职能部门工作,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动态,以信息技术的成果推进医学教学的发展。学校须建立由各级领导支持,信息技术部门和教务处组织实施,其他相关部门和任课教师积极配合的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评价系统,从而形成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可实施、可评价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4.2 借鉴先进理论,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引进国内外教学质量管理先进理论,鉴于学校自身管理现状,创新管理方式,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建立教学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针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改革,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PDCA循环理论,理论包含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四项内容。PDCA理论在运用于学校时,教务处可以根据当前工作情况,鼓励教师总结本阶段解决与未解决的问题,制定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并在新阶段中改进措施解决遗留问题,在完成新阶段教学任务后继续总结评价、制定措施。医学院校可以利用PDCA理论建立起一个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推动教学管理的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应用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以评促改,确保课程规划、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师生需求。将传统评价方法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开发评价系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评价,使评价及时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对优秀课件、优秀电子教案进行评选,促进教师参与教学信息化改进的积极性。

4.3 完善基础设施,设置资源规范,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任课教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创建集学术文献、电子课件、网络在线课程等为一体的医学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制定资源规范标准,用于共享的教学资源必须符合规定的技术指标,保证资源的有效发布、有效使用,实现医学教学资源的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师生沟通,重视实际应用效果,加大资源开发深度,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学习资源。

4.4 设立管理标准,创建考核机制,提升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设置教学各环节质量管理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各职能机构要协调统一,教师与学生要积极参与,保证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循序渐进有效运行。教学活动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心,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将图像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等应用于教学,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生动化。重视网络教学活动的设计,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教学、交流、测验等功能。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内容,纳入考核机制,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信息化的积极性。

4.5 制定激励政策,增强技术素养,建立信息化人才队伍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要有全面的管理指标、规范的质量标准、完善的考核机制,还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激励政策、奖惩措施、评优制度等。建立信息化人才队伍包括懂得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规律的管理层、将信息技术与医学教学管理合理结合的专业技术层以及具有较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任课教师。教师是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需要学校的合理引导与积极扶持,增加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品质的卫生技术人才。

5 结论

总之,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实践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理论,将信息技术与医学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整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鼓励各职能部门及各级学院从事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促进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信息技术支持下医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拟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确立各级管理者、健全组织保障、设立管理制度、实施考核评价、加强信息反馈等,保证教学质量管理活动按照规范程序有序进行,稳定推动医学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1] 张建勋,郑超,朱琳.医学院校信息技术有效支持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368 -372.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