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视域下的医学口译课程设置及教学探索

2014-08-15 00:52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口译英语课程医学

承 雨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上海 200433)

随着中国与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日益增强,社会对专业领域口译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国内的口译工作者大多为语言专业出身,他们在处理专业性较强的语言信息时,理解的速度、深度和准确度会非常受限,而在这方面,既具备英语运用能力又熟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转移,将语言能力培养与某一特定专业或学科相结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依然以公共英语为主,培养出的学生有语言基础知识,但语言应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1]。《要求》中涉及的“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以及“听说能力”正符合口译工作所涉及的听、说、译等核心技能。

1 ESP的教学理念及教学原则

ESP教学主张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理念源于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2]。

根据国内外的教学实践,ESP基本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真实性”原则;“需求分析”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3]。作为 ESP教学的灵魂,真实性(authenticity)不仅体现在课程材料的选择上,内容需来自与专业领域相关的真实素材(authentic materials),而且还应体现在练习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即设计出真实的学习任务(authentic tasks)。“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编写ESP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基础,包括“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和“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 analysis),前者分析学习者将来必然遇到的交际情景(如工作情景、社会文化环境等),后者分析学习者缺乏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以及喜欢何种学习方法等。“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原则是由ESP本身属性决定的,因为学生者学习时间有限,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理解并产出规范语言,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医学口译课程设计

2.1 需求分析 ESP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4]。笔者选择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临床本科专业二年级学生(共186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题为“临床专业学生是否需要具备专业口译技能”。结果显示,87%的学生持肯定态度,这也为医学口译ESP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理据。

2.2 课程知识结构 合格的口译工作者应具备高水平的语言能力、渊博的百科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跨文化意识以及必要的口译技巧(如笔记能力、概括及解释能力、演讲能力、记忆能力等)[5]。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针对医学专业领域的口译知识结构公式:KI=KL+MK+S(P+AP)。其中,KI=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KL=knowledge for language(双语知识板块);MK=medical knowledge(包括医学领域专业术语、医学英语常识以及对医学科技最新发展的了解等);S(P+AP)=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技能板块,包括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艺术表达技能)。

2.3 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 口译课的教学决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在传授知识基础上对技能的指导和训练。根据以上医学口译知识结构公式,笔者认为医学口译课程应遵循阶段性原则,建议采取以下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

基础技能训练。医学口译选修课应与同期开设的医学英语课程形成互补。在学生了解并积累各类医学术语表达的同时,对其进行笔译(英汉、汉英)训练,以弥补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基本功的欠缺,通过翻译技巧的讲解,并结合医学健康等领域的笔译训练,提高医学专业学生在英汉/汉英翻译过程中处理医学类语法、术语和句法的基本能力。考虑到“真实素材”原则,课程素材应以“健康、医疗、医学发展”等原版音频或视频为主,使训练内容更贴近实际。结合口译工作特点,重点训练以下三个方面:①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训练材料由浅入深,从短句到长句再到段落。短句训练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准确复述原句;对于长句和段落要求学生在抓住关键词的同时整合大脑中的记忆“碎块”,并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复述原文大意。②笔记训练(note-taking)。在教学中有重点地介绍有效的笔记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可行的笔记符号体系,并启发学生创造出符合医学知识特点的个性化笔记策略。③临场应对策略(coping tactics)。该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模拟口译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口译实战中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如跳译、略译、转译等技巧。

实战模拟训练。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医学专业优势,通过模拟医学口译场景来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本阶段应遵循“真实学习任务”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以模拟(simulation)与角色扮演(role play)两种课堂形式最为有效。针对医学领域,可以模拟以下三种最常见的口译场景:随同就诊;会议发言;新闻发布会。“角色扮演”与通常语言教学不同的是,口译训练中的role play实际上是一种三角对话(three-cornered dialogue,一个操母语,一人操外语,另一人则担任口译)。比如在模拟“新闻发布会”场景时,可以由一名学生扮演“国家卫生部发言人”,介绍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另一名学生则扮演“现场口译员”,负责将源语(source language)口译成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而班上其他学生则扮演“新闻记者”,当场进行提问。互动式课堂教学将极大提高学生的热情与参与度,并感受到真实的口译氛围。

3 课程思考

3.1 教材开发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实施体现。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针对医学领域的口译教材比较匮乏。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收集教学素材。互联网以其内容广、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更新快等优势为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教学素材。网上大量的医学科普类和专业类音视频材料可以被引入医学口译课堂教学,如美国之音健康报道(VOA health report)、TED网站的医学类 Talks(edMed)、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美国国立卫生院网站的Health Videos等。另外,国内和国际各类医学会议的录音及视频也是绝佳的课堂训练素材。

3.2 师资建设 师资水平是ESP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ESP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技能,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此外,目前的师资资源匮乏,也成为制约我国医学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6]。因此,医科院校公共英语教师需要利用本校资源,积极充电,尽快熟悉并掌握医学相关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从而完成向医学ESP教师的转型。

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专业、外语、人才培养走复合型之路是一种必然趋势[7]。把口译课引入医学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是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当然,医学口译教学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如制定符合医学专业学生特点的口译教学大纲,如何对ESP课程进行有效评估等。总之,医学院校ESP口译课程的开设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能够提高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效拓宽其未来的就业渠道。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3.

[2] 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7:35.

[3] 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79 -83.

[4] 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1):76 -80

[5] 林郁如.新编英语口译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79.

[6] 王丽群,闫秀静,杨琳,等.以ESP为中心的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之课程设计[J].医学与社会,2009,22(7):72 -73.

[7] 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4.

猜你喜欢
口译英语课程医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