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锦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前参加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已走向常态化。然而,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于教学管理的时空背景转移、实习地点分散、管理方式差异、工作重心调整等因素,给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增添了众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因此,如何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他们离校不离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为摸清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部分高职院校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进行了调查,共走访省内外20余家实习单位,向500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发出问卷,回收有效卷467份,回收率为93.4%。本文对调查反馈的数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党员所在实习单位只有12%建立有党组织,50%以上的受访学生表示“实习期间没有参加过单位或学校的党组织活动”。走访调查发现,很多企业自身党建不规范、党组织不健全,甚至大部分企业的党建工作处于空白状态,这种无党或轻党的氛围弱化了开展党组织活动的意愿和效果,导致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先进性难以体现。
由于高职院校党员发展多集中在大二,造成顶岗实习学生党员中多为预备党员,党支部对学生党员转正期间的考察和教育就变得间接、被动,容易在培养考察环节出现“断链”。调查中,学生党员对“党员考察和教育情况”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为 “一般”。这表明,采取传统的党员考察教育方式,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调查显示,在党建工作评价栏目表中,学生党员对“所在学院党支部日常管理服务”和“实习单位党组织服务保障情况”的满意度介于“一般”和“不满意”之间。这也反映出,目前学校党组织与实习单位党组织之间衔接沟通还不够顺畅,对实习生党员的管理和服务保障还有所欠缺。
调查中,35%的党员表示“在实习期间对党员身份缺乏光荣感”,76%的学生党员在“实习中,不会主动向领导、同事说明自己的党员身份”,60%的党员没有“按规定时间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或工作情况”。这说明,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党性意识淡漠,组织观念淡薄。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二级学院党组织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实习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技能锻炼、学生安全和岗位能力提升上,没有建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轻视了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党员教育管理粗放和“放羊”现象。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所在单位相当部分是民营中小企业、外资企业。企业的重心放在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上,只注重实习学生的工作技能和效率,却忽视发挥学生党员应有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意识到党建工作可成为培养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个别实习单位则担心党建工作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生产,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持消极的心态。企业的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学生的党性意识,弱化了党员的作用,影响了党建工作的质量与学生成长。
调查发现,多数党组织仍旧按照传统手段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不能如实反映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学习、工作、思想等状况。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党支部活动方式陈旧。实习学生分布具有“远、广、散”的特点,在校时的党支部组织形式变得分散。一些党组织照搬照套现成模式,活动方式陈旧、缺乏活力,引起学生党员的厌烦情绪。二是党员考察缺乏创新。由于长期在外实习,学生支部难以掌握顶岗实习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考察期间的工作惯用套路无法适用。三是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一些党组织脱离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采取传统的训诫式教育,内容僵化,形式单一,说服力不够。在“实习期间,你希望党组织开展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这项逆向调研中,选择“定期组织社会实践和调研,如社会公益活动”、“网上学习”、“视频会议”这三个选项的比例达67%,这说明我们目前进行的党员教育管理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能结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正处“后青春期”,容易受到企业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大大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加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进入顶刚实习阶段,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学生党员政治热情开始下降,思想上往往有懒、散、松的情绪,出现党性意识淡漠和组织观念不强的情况。二是自我管理能力欠缺。一些实习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迷失自我。这些因素,都给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建立实习学生党员临时党组织
调查显示,有85%的学生党员表示赞同“在实习点成立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来负责学生党员的管理和组织工作”。根据这一情况,学校可以根据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数来确定设立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选派一些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学生工作的党务工作者担任负责人。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文体活动等,提高实习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2.探索建立组织关系临时接转的有效方法
调查中,65%的学生党员表示愿意“将组织关系由学院转到实习单位”。根据这一情况,学校通过情况排摸,根据企业意愿、学生党员意向,开具学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将一部分条件成熟的实习生党员转入所在实习单位的党组织,由企业的党组织对实习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也让学生党员获得归属感,在岗位上创先争优,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工作保障
调查中,70%的学生党员认为 “开展活动无时间、少经费和场所”。一方面是要加强经费保障,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学生党建经费,用于保障学生党组织活动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校企党组织应紧密协作,在时间上和活动场所上以制度的形式给予支持和保障,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1.实行“双导师”帮扶
调查中,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对困难党员帮扶情况”和“师生党员之间帮助指导情况”的总体满意程度介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因此,在顶岗实习阶段,可以采取“双导师”帮扶方式来提升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效率。所谓“双导师”帮扶,即学生党员在实习期间配备校内党员指导教师和校外党员指导师傅,其中学校配备的指导教师主要是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心理指导帮扶,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真实状况,帮助协调解决他们碰到的困难;企业配备的指导师傅作为学生日常实习过程的见证人,负责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分阶段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工作实效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指导帮扶。
2.做好跟踪反馈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校外表现情况相对难掌握,教育管理落实程度有赖于跟踪调查。基于此,学校可联合企业施行加强实习生党员跟踪反馈。学校方面采取巡回检查、访问式辅导、定期汇报等形式加强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企业则着力强化学生党员吃苦耐劳与奉献精神。在实习考核意见上,把实习单位出具实习证明的形式改为实习单位党组织综合考核评价,再结合学校意见给出最终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党员转正的意见,切实推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进行。
由于实习生党员分布广而散,以及企业工作任务繁重,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特别是“三会一课”等活动的开展存在较大困难,急需建立一个有效的活动平台。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党员希望“运用新媒体、现代网络技术参加组织生活”。根据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可尝试打造“远程党建”网络平台,如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为学生党员提供可以随时沟通和表达意愿的途径,缩短党务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与学生党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建议构建“远程党建”网络平台,设立理论学习、党员信息、民主监督、考核评价、视频会议等五个子系统,以解决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难题,切实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与学校党建工作的落实、学生党员的个人发展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效密切相关,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加强多方合作,共同探索完善顶岗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方法、措施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师生成长成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