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平,孟庆延,李万同,张丽艳,钱学义,曹志强
骶尾部压疮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处理也较困难,特别是较大的或者深达骨质且合并感染的创面,以往治疗以单纯皮瓣移植为主,因血运不佳,易出现移植皮瓣感染、坏死等并发症[1-3]。裘华德[4]于国内率先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感染创面,该技术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避免交叉感染,现临床已广泛应用。目前,国内有专家尝试采用VSD联合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疗效较好[5-7]。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3年11月应用VSD联合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136例(VSD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单纯采用皮瓣修复的100例骶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非VSD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1 入选标准 病程3个月至3年。病灶部位均为骶尾部。病因:截瘫105例,脑梗死后卧床71例,骨折术后卧床60例,全部溃疡为Ⅲ~Ⅳ度。其中12例创面存在较多坏死组织及感染。
1.2 一般资料 VSD组136例,男84例,女52例;年龄39.4~81.6(64.6 ±4.5)岁。其中截瘫59 例,脑卒中后卧床43例,骨折术后卧床34例,缺损范围5.5 cm ×6.0 cm ~17.0 cm ×13.0 cm,平均(98.4 ±11.6)cm2。非VSD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36.3 ~80.8(60.3 ±16.8)岁。截瘫 46 例,脑卒中后卧床28例,骨折术后卧床26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0 cm ×5.6 cm ~16.3 cm ×14.5 cm,平均(86.9 ±14.5)c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软组织缺损范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VSD组:常规消毒并彻底清创同时去除坏死组织,根据创面大小取VSD膜覆盖创面,以半透生物膜封闭,连接VSD敷料的硅胶管及负压吸引装置,调节负压为-125 mmHg,注意保持管道畅通及24 h持续吸引。无明显渗液吸出时拆除装置。本组4例拆除VSD敷料后,仍有组织坏死和渗出,再次给予VSD治疗。VSD治疗完毕后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霉菌培养,均为阴性后择期手术。入院至拆除VSD时间记录为术前住院时间。采用适当大小皮瓣修复。
非VSD组:彻底清创后,常规换药治疗,待创面长出新鲜肉芽组织,细菌、霉菌培养呈阴性后行皮瓣修复。采用适当大小皮瓣修复。两组术后常规抗炎、改善微循环治疗,同期治疗药物无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1 治疗情况 VSD组134例行1次VSD治疗,2例行2次治疗。经6~16 d VSD治疗后,细菌、霉菌培养均为阴性。皮瓣修复:臀大肌皮瓣45例,双侧随意皮瓣91 例,皮瓣面积(111.3 ±45.1)cm2,供瓣区缺损修复:72例直接缝合,64例取植皮修复。手术前住院时间为(9.8±8.5)d,修复术后住院时间为(12.8 ±9.6)d,总住院时间(23.2 ±11.7)d。非VSD组于入院后4~18 d取创面渗出物做细菌、霉菌培养,79例为阳性,感染率为79%。经9~47 d根据药敏结果抗感染治疗且创面渗出物培养转阴后行皮瓣修复术。其中臀大肌42例,双侧随意皮瓣58 例,切取皮瓣面积(143.4 ±37.6)cm2,供瓣区 38例直接缝合,62例取中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前住院时间为(27.4 ±14.8)d,修复术后住院时间为(16.9±11.3)d,总住院时间(34.3 ±13.5)d。两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皮瓣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愈合情况 皮瓣修复术后VSD组2例、非VSD组12例皮瓣远端出现皮缘部分坏死,二次清创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供区均一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5例复发(VSD组2例,非VSD组3例),经行二次皮瓣移植术好转。1例局部炎症复发,经积极换药后好转。其余病例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皮瓣受力处无破溃,无肿胀。
真空引流治疗创面早在1977年就开始应用[8],技术不断改进。VSD技术是采用特制的材料膜在无菌条件下封闭覆盖创面,并持续负压吸引创面的渗出液,从而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促进肉芽生长。VSD可明显缩短创伤早期的治疗时间。VSD治疗患者病程可缩短1/3~1/2,效率/费用比增高,而且换药次数及材料消耗、抗生素用量和费用大为降低。本研究结果提示,VSD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较非VSD组缩短一半。VSD的应用对缩短患者早期治疗时间有明显作用。且部分患者经VSD治疗后创面缩小,伤情改善,予以植皮或直接缝合即可,避免了选用皮瓣修复而延长住院时间。同时对供瓣区的保护作用也很明显,在本研究所有观察病例中,VSD组供皮区直接缝合比例明显高于非VSD组。
3.1 抗感染机制 VSD使创面与外界隔离,负压及缺氧状态能够有效阻止细菌繁殖;同时创面渗出液、坏死组织被充分引流,也消除了局部肿胀,VSD治疗后创面未出现新的致病菌,原有致病菌数也显著下降,显著降低感染率[9-11]。本研究中 VSD组136例经VSD后,创面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创面感染率为0;而非VSD组100例于入院后同时期(即VSD治疗结束时)创面细菌培养显示,创面感染率79%。
3.2 促愈合机制 Moues等[12]研究证实,VSD与传统湿润敷料包扎技术相比,能显著促进肉芽生长,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研究发现,VSD能促进伤口周围组织淋巴管网的增生[13],并且经VSD治疗后创面明显缩小,部分需皮瓣修复创面可改用植皮术,极大简化手术,降低了手术风险及医疗费用。施加负压后创面血流量较负压前有显著增大,这是创面愈合的首要条件[14-15]。观察发现 VSD组较非VSD组创面肉芽更整齐、新鲜,血运更丰富,这可能与持续负压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为一期深部组织修复及皮瓣覆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关。
总之,对于软组织缺损范围较小的严重污染或感染创面,VSD治疗后避免或减少了供区创伤,有望直接缝合或植皮闭合创面。同时对需要转皮瓣治疗的患者能有效减小供瓣面积,适合于临床很多难治创面的救治。但应注意治疗过程中必须保证覆盖前创面彻底止血,覆盖后保持负压引流通畅。
[1] 杨心波,李宗瑜,韩秀琳,等.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在骶尾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2):107-108.
[2] 傅荣,杜丽平,游晓波.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褥疮的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5):562-564.
[3] 张春雷,张春阳,张建平,等.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6):763-764.
[4] 裘华德,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4):233-234.
[5] 农新盛,黄超,陈勇喜,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褥疮 33例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5):466-468.
[6] 傅荣,游晓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臀部穿支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3):78-80.
[7] 柏士平,潘拥军,宗艳霞.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在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7-29.
[8] Sames CP.Sealing of wounds with vacuum drainage[J].Br Med J,1977,2(6096):1223-1227.
[9] Zhang W K,Zhang W K,Wang H B,et al.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nd free coupling chain-link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fla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degloving injury of propodium[J].Zhonghua Zheng Xing Wai Ke Za Zhi,2013,29(4):258-260.
[10] Qu J,Yan R,Wang L,et al.Free dermatoplasty combin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for the treatment of large-area soft tissue defects accompanied by bone exposure in the lower leg[J].Exp Ther Med,2013,5(5):1375-1380.
[11] Tang J,Guo WC,Yu L,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artificial skin combin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n treating large-area skin defects[J].Chin J Traumatol,2010,13(5):289-292.
[12] Moues C M,van den Bemd GJ,Heule F,et al.Comparing conventional gauze therapy to vacuum-assisted closure wound therapy: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l[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7,60(6):672-681.
[13]Labanaris A P,Polykandriotis E,Horch R E.The effect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on lymph vessels in chronic wounds[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9,62(8):1068-1075.
[14]徐指斌,王秀岩,张杰.负压引流技术在急慢性创伤创面中的应用[J].齐鲁医学杂志,2013,28(6):510-512.
[15]张俊凯,刘鹏川,邬夏荣,等.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54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63-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