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明文的趣味教学法

2014-08-15 00:45任亚妮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真知苏州园林说明文

文/任亚妮

浅谈说明文的趣味教学法

文/任亚妮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体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叙事性强的文章,不喜欢说明性的文章;很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不如文学作品那么生动形象,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实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厌学”变为“乐学”,那么说明文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一堂课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一堂课开始时充满兴趣,这堂课的效果就比较好。我在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气氛顿时轻松活跃起来。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导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真知,增加兴趣

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科学真知对人的吸引力。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会大大增强。有位老师在讲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做了一个演示:向两个分别盛有石灰水和稀盐酸溶液的玻璃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请大家观看。一会儿,学生发现一个杯子里的溶液变红了,而另一个变蓝了,学生们的兴趣骤然大增。老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大家说:“你们一定很想知道这里面所隐藏的秘密,如果你认真地看一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了。下面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这时学生都在认真仔细阅读课文,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三、借助说明文的语言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吴冠中的《桥之美》一文中,作者不是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感染力。如“茅盾故乡的乌镇的小河旁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芦苇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其实芦苇不会“发闷”和“深呼吸”,只是人的情感投射到它的身上而已,说明作者与周围的环境已融为一体。教学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发现和感知蕴含在文字中的桥之美,这节课也就不枯燥了。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明文,它的语言最大特征是准确、贴切,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美。而中学生对“准确”之美缺乏情感体验,熟视无睹。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践中带领学生反复体味,才能体会出说明文用词的妙处。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艺术形象,能培养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好。首先在一曲优美的江南小调中,朗诵“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诗句;接着动画展现四幅图画:亭台轩榭图、假山池沼图、花草树木图、门窗图,学生仿佛一下子置身于图画中,立刻对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有了直观的感受。他们一边欣赏苏州园林独特的艺术美,一边惊叹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审美情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效果不言自明。

五、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不能只教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知识的拓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还能提起学生对课内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的学习中,我为学生补充了二十四节气歌,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农谚;在学习《奇妙的克隆》一文时,我给学生推荐了网络和报纸上的好文章,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克隆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开展了“我看克隆人”的讨论,学生准备充分,发言积极精彩,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当然,提高说明文教学效果的途径还很多,笔者在本文中只是从精彩导入、探求真知、语言品味、教法更新、知识拓展等角度谈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摸索,探求新的途径,使说明文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编辑 聂蕾

陕西省华阴市十冶初中

猜你喜欢
真知苏州园林说明文
实验出真知
说明文阅读专练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熟知非真知——其庸先生周年祭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苏州园林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