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非,王 昕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 212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任务更加繁重。高等学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具有现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新的人才,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适应时代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和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管理科学,现代教育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与管理者,组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不仅要有一支优秀精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要有一支优秀精干的素质高的教学管理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这些貌似杂乱的工作却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从课程来看,教学管理工作经过建课——选课——排课——听课——评课这样一个过程,称之为“课程周期”,是由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下达与开课时间之差决定的。从学生的学习经历来看,教学管理工作要经过学生入学登记注册、每学期成绩登记、毕业成绩的统计和毕业证的发放这样一个过程,称之为“学生培养周期”,是由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决定的。这两个周期是教学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学管理人员承担了最基层、最具体、最活跃的管理工作。
“教学管理是一门学问,教学管理这门学问需要人们去研究。”[1]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一级指标“教学管理”中设有“管理队伍”二级指标,该二级指标项有两个主要观测点,第一个观测点为“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与素质”,第二个观测点为“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它规定了教学管理人员不仅必须研究教学管理这门学问,而且必须有一定的成果产出,否则就无法达标。可见,教学管理人员兼具教学管理者和教学管理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无论是高校整体管理工作需要,还是从教学水平评估达标考虑,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应该占据应有的地位。
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是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同时也是教育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心、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情操。首先,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保持自我的先进性,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其次,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协助教师研究探索培养的人才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这是每个教学管理者的职责。同时还应有服务、协调、管理、改革的思想和不计名利得失的献身精神;第三,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境界。教学管理虽然执行的是各种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是广大师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起教师感情上的变化,同时也影响广大学生,并且在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思想障碍,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做到以礼待人,以诚相待,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是一切工作的保证,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高尚的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起着楷模作用,教学管理人员只有把教育青年学生的愿望和思想,具体化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正效应去感染学生,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2]。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管理人员工作才能的发挥起积极作用,同时又是善解人意的心理保障。教学管理人员协助领导决策、保障管理秩序正常运转,工作千头万绪,而工作繁忙极易造成心情焦躁、情绪消极的不良心态,因而管理人员必须正视现实,适应现有的工作环境,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顾大局、识大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一方面可以开阔胸襟,增强心理承受力;另一方面能以需求定服务,化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面对不同性格的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与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以“尊重平等、与人为善”的态度来对待,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创造良好的人际空间,以管理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宽广的胸怀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对方,使交流始终处于理智、和谐的情境中。
(1)具有一定的业务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除了要懂得教育科学,如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本原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方法的一般知识外,还应掌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规律,必须懂得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是知识较广的通才,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2)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学管理工作的学术性很强,如专业设置与改造,课程计划的制订与修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管理,教材的选用等都是有很强的学术性与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教学管理者必须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高校又是人才荟萃之地,管理者面对的是当代大学生和学有专长的教师,他们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学识渊博,认识问题全面深刻。因此,教学管理者应有相应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3)运用现代化设备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教学管理人员应学会运用计算机来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管理工作的进步。教学管理人员要尽快掌握并能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4)具备开放观念和创新意识。创新素质是事关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的发展后劲的基本品质。当前高校教育日益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教学管理人员应大胆吸收和借鉴其它院校的成功管理经验,树立开放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封闭、保守、静止”的思维方式,具有放眼未来的现代意识。这样就必须打破旧体制下的“等、靠、要”的传统观念,坚决摒弃旧观念、旧方法,善于在管理工作中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创造性地工作,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变能力。
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要考虑到各项因素,化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教学管理人员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但这些还远不能适应柔性的管理模式。在链接协调的过程中处理方法不够得当,就会导致工作不能如期完成,堵塞信息沟通的渠道,因此,要讲究语言与仪态,依据事务的轻重缓急有节奏地进行处理。选取易于接受的柔性策略,换位思考,综合分析,择优决策,善于抓住解决问题的适当时机,疏通信息渠道。尤其在情感交流与音容表达的过程中,要思路清晰,逻辑分明,注重方法,讲求表达的艺术,将准确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从容的姿态融于一体,更要做到有理、有节、有说服力。平和调解矛盾,坦承地面对问题,使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管理人员良好的音容与形象是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最佳外在内现。对待学生态度谦和宽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事与上下级之间既要互相尊重,又要注重沟通与交流,因事、因人而异,或直陈己见,或温和委婉,协调各因素间的冲突,形成协作的气氛。以尊重、信任、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管理空间[3]。
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需要个人在工作中的钻研和探索,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培训可以调控人与事之间的矛盾,是实现人事和谐的重要手段;培训是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途径;培训还能够调动广大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更明确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对新上岗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开展岗前培训,这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避免靠同事或上级的言传身教或边干边摸索而产生的依赖思想,使他们很快领会教学管理工作的精髓,适应工作岗位。
现在的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教育,对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网络知识欠缺,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定期集中开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学习教育管理学理论,学习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掌握现行的管理手段,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完成工作。
应当鼓励、支持教学管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并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他们听取知名同行专家的讲座,互帮互学,开发全员性合理化建议,以此来激发大家的工作责任感和创造力。同时还应当提倡教学管理人员针对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立项研究,鼓励撰写学术论文,提出新的管理见解。要在教学管理人员中培养优秀骨干,使他们成为这支团队中的领军人物。
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历史重任,而高校管理干部队伍是高校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组织者和建设者,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拥有了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管理队伍,能充分保证高校的教育改革取得成功。
[1]肖爱华.浅议高校教学秘书协调职能[J].交通高教研究,1999,(1):15-17.
[2]李承德.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高玉杰.规范教学管理提供人才培养质量[J].辽宁教育研究,2013,(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