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引导应用能力为主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思考

2014-08-15 00:47王佳榕罗玉柱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高职

王佳榕,罗玉柱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计算机文化基础》几乎是每个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作为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后续专业软件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但是,不少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对《计算机文化基础》不够重视,把《计算机文化基础》当作一门不重要的课程来对待,教师在教学上有偏离的思想,仅作为应对等级考试训练的课程来开展教学,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地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

很多高职院校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外,在毕业时都要有计算机一级证,因此导致《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忽略了高职学生应以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的原则,而成了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课程,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如每年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论文的格式设置很多地方都不符合要求。高职教育应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计算机的使用能力。

二、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方面,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水平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不同学生学习时能接受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在常规的教育模式下,由于每年考试题型和大纲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每一个部分内容历年差距也不大,一些对计算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应付过来,这样容易导致学生觉得是浪费时间,进而出现逃课现象,影响学风,使教师处于被动状态。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轻视培养学生的灵活使用能力,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部分学生对Word、Excel、PPT等的实际使用能力比较低,只会做历年的考题及模拟试题。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按照教材,首先从讲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系统讲起,然后讲操作部分,对于操作部分的内容和前面一样依然是按照教材一步一步讲授,怎么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文件及文件夹新建、复制、粘贴和移动的操作,到了Word依旧是按部就班地从如何打开、新建、关闭和保存文件,到如何设置字体和段落的格式、添加图片、编辑图片和表格的创建编辑等等逐一介绍,Excel和PPT也都和Word部分类似,而网络和网页制作部分因为占的分值较少,所以也都是简单讲授,使得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认为只要通过了等级考试就万事大吉了,致使大部分学生只会做模拟题,选择题的复习也都是背原题,所以学生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理论知识也都是一知半解。大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都要做毕业论文,就要涉及到用Word编辑、撰写和排版,这中间必定会用到计算机文化基础里面的内容。每年都有很多学生不会使用Word一些稍微复杂点的操作,甚至有些学生不会使用一些常见功能,例如页眉页脚的设置、如何分页、怎么生成目录、绘制图形以及对插图的操作等。

三、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思考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学生技能的学习以及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以引导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进而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河北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原来环境是Windows XP及Office2003,2015年的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有了变化,操作系统内容改为Windows7,办公软件应用升级为Office2010,笔者在编写新版教材时感到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的应用能力上,基于此针对该课程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当前本门课程教学可以改进的地方。

1.教学方法

有的学校因为师资紧张采用直播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看不见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兴趣。要改变直播课堂的形式,分班讲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还有的学校在教学计划上将《计算机文化基础》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Ⅰ》和《计算机文化基础Ⅱ》。《计算机文化基础Ⅰ》为第一学期学习的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史和操作系统,以及Windows、Word和Excel的操作。《计算机文化基础Ⅱ》安排在第二学期学习剩下的内容。因为现在计算机比较普及,很多学生早就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计算机操作水平整体都有所提高,所以第一学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Ⅰ》课程就显得过于简单,导致许多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把《计算机文化基础Ⅰ》和《计算机文化基础Ⅱ》都合并在第一学期里上。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大一新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关于计算机的课程,要求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以前中学的思维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思想不能过于陈旧,生硬地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为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出改变。在学生实践时,要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安排实验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项目训练、能力训练。要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让这门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实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按现代办公岗位对计算机能力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编排教学顺序。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把每一部分内容规划为一个项目,项目下面又分成若干任务,将每章新知识隐含在这几个任务中。按照设置场景、给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顺序,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一来,免去了大量的理论片段,用知识点带动知识面,知识运用明了化,学习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

河北省2015年一级考试大纲新增加了综合应用模块,要求至少包括两个以上模块的综合应用。因此相应的要将教学分为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和以往一样的基础性教学,这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第二部分是综合性内容,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出素材,按要求完成任务。这部分会涉及至少两个模块以上的知识,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等级考试的大纲和模拟试题进行设定,这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只看重每部分单独的操作,而忽略了综合运用的技能,出现学生到真正用的时候不会的问题。教学过程以逐步实现每个任务来展开,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激起其积极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有新的知识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师资水平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不断更新并且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教学科目,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并且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教学水准。这就要求学校经常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学校在岗教师的教学水准,从而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效果。

4.学习兴趣

不仅要使学生懂得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爱学习、想要学的动力驱动下提升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

[1]彭珍连,冯建湘,张少波.整合NCRE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

[2]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4]张菁,张鑫.启发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12):63-65.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高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