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化:支撑高职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实体

2014-08-15 00:47李乾坤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专业

李乾坤,邓 光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明确将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列入大学的重要使命,极大地拓展了高等教育的职能,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深化高校改革,弘扬大学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文化建设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高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是高校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人才的教化、塑造和熏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当前高校文化建设的主流发展趋势,是从物理空间式的校园文化转向实体建设与精神倡导相结合的、开放式的现代大学文化。然而,高职教育特有的“高等性”与“职业性”双重属性,使高职文化建设融入了更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等因素,形成了校企文化的融合——专业文化。专业文化成为支撑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实体。

一、专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专业文化的内涵

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人化”,即人的主体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从功能上讲是“化人”,即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学生潜心学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学校文化熏陶的过程,就是学和思、知与行的理性思维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高校学生学习以专业科学体系为核心,以专业的思想、精神、方法、技术等交织辐射的相关文化为动态系统,从而在专业建设和学习实践的融合中形成了固有的文化,即专业文化。所谓专业文化,文献[2]中提到:“农业职业院校的‘专业文化’是指以专业系(科)为基础,以专业特点为特色,以专业学习为主体,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为一体,在特定人群中所形成的校园文化。”“专业文化是以沉淀、积累以及融汇于各类专业中的文化意识成分,它或以观念的形态,或以技能的形态,或以物质、制度、精神的混合形态,对学生专业学习起着更直接更显性的作用。”[3]专业文化的核心是专业精神文化建设,是潜存于专业师生中,引导师生思维和行为的源泉。是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确立和遵循的专业意识、建设理念、人际关系和群体价值观等,并随着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专业建设中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和创新。

2.专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1)专业文化具有融合的多样性。专业的多样发展是专业文化多样性的前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大量与经济社会进程相契合的专业在得以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新的内涵,许多边缘技术交叉、知识元素渗透融合而成的新专业应运而生。有了丰富的专业载体,各类专业文化同样是精彩纷呈,它们的千姿百态揭示出多样性文化的真谛。比如,汽车专业文化的内涵可以是“严谨立于芯、时尚化于形,挑战兴于意、超越成于志”;语言类专业文化的内涵可以是“立言始于思、力行成于信、立人源于己、大气归于容”;建筑专业文化的内涵可以是“构建健康心灵,孕育职业人生”;工商管理专业的文化内涵可以是“诚信为本、竞争有义、和善待客、利泽长流”,等等。总之,由诸多专业各具特色的文化要素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形成了一道道瑰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2)专业文化具有职业的相关性。专业文化都植根于各个高职院校文化体系之中,而高职文化恰恰是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子系统。专业文化又植根于各个专业之中,更植根于学生专业学习之中,它作为一种亚文化,深受学校办学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引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融通。专业文化之间,具有两个方面的相关:一是体系内相关。同一校园文化构架中,各个专业文化可能表现形式不一,底蕴有些差异,但是在同一校园文化的组织运作下,在同一文化生态环境中,在同一校区朝夕相邻的各专业相互交流、切磋过程中,基本上会带有共性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中的文化成分也会带有同一校园文化的印记和特色。二是体系外相关。高职院校作为最活跃的社会文化承载体之一,它时时刻刻与外界保持知识、信息流的双向接纳、交换。社会的各种观念形态会源源不断地流入校园,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校园人,而经过特色文化熏陶的学生同样会通过网络、手机以及言谈举止等渠道扩散高职专业文化要素,呈现出专业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3)专业文化具有开拓的针对性。专业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而长时间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随着专业的发展,专业文化在日积月累中沉淀,发挥着特有的隐性而又持久的教育功能,对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正德、启智、怡情、教化”作用,与专业相对应,专业文化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不同类型的专业文化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高度紧密地结合,互为载体,互为依托,无法割裂,缺一不可。比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是培养财务人才的专业性学科,它在传授会计学知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核心的专业文化,教诲学生“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真正树起了独特的专业文化品牌。

(4)专业文化具有开放的辩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类专业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更新。与其相适应的专业文化也在吮吸时代精神的乳汁,调整和变革原有的内涵、形式、运作轨迹。对旧有的文化要素既抛弃又保留,既克服又继承,对崭新的文化因子也是有选择性地接纳和利用。如汽车专业文化在国门初开之际,市场上充斥的多是日本、德国原装的进口车,爱车的人们包括师生心目中多是对尼桑、皇冠、奔驰、宝马、福特等洋品牌的认可和向往;而到了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今天,国产车异军突起,与进口车并驾齐驱,中国市场上国产车已占据相当的份额,汽车品牌文化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师生们对合资企业或国有企业生产的众多汽车品牌,也颇为欣赏以至喜爱。此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类专业设置都会随着企业的盛衰周期变化,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体现在文化层面上,会促使企业改变先前因循守旧的惯性思维,增强挑战意识和机遇观念,实现企业自身的文化觉醒。[3]

二、专业文化的地位与功能

建设高职专业文化对培养职业人才的专业价值、专业意识、专业气质从而奠定未来职业素质,形成职业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从外部生态来看,高职的专业文化对行业、企业文化既有吸收又有引领作用。在校园的内环境中,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对高职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强化、深化、活化和支撑的作用。

1.作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构件起强化作用

校园文化以其对独特职业观念和学校精神的塑造,对学校师生行为的科学整合,在高职院校各项建设中处于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并通过学校各种文化育人载体的完善和生效,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专业文化既有物质文化的成分,又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诸多内涵,活跃于整个校园文化的有机体中,强化着校园文化的专业基础。

2.作为高职校园文化的发展之源起深化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高职院校的文化发展面临着瓶颈。学校系列文化活动的组织,文化发展规划的制订等等工作,在近几年已经得到重视并加以落实。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从何处深入发展,通过什么途径来得以繁荣,这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拓展专业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渗透进学生日常的专业教育、专业学习、专业实践等领域之中,成为了深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3.作为高职校园文化的新生长点起活化作用

如何保持校园文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关键是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培育出新的发展生长点。而充分发掘各个专业的文化内涵,有力地提升文化育人的针对性,结合日常的专业教学活动开展实效性强的文化教育活动,从而激活专业文化建设的兴奋点,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准,这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索的一项工作。在高职日常的专业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又要考虑教学的价值性,使学生实现工具品格和文化品格的同构。所谓工具品格,就是专业所学作为今后职业发展的基础性知识和能力,比如英语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学好多种语言,可以有利于国际交往,吸取异国他人的先进技术和工艺等;学好计算机编程,可以更好地应用各个产品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流程,使质量和数量均有极大的提升。所谓文化品格,是以先进的理念和创新意识为核心,自觉地求真、尚善、创美的一种文化追求,具体表现为专业教学中的理想信念、审美直觉、理性思维、高尚情感等精神特质,这些文化品格是高于工具品格的价值追求,是学校文化得以活化的新生长点。

4.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起引领作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是要激活主体,高校的师生由于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深受先进文化的感染,理应站在文化传承创新的最前沿,要充分释放以专业为载体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靠高校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要注重高校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形成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吸收区域文化的特色专业文化,以期推动文化更好地发展,在融合中充分发挥专业文化对高职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三、专业文化的形成与凝炼

1.促进内生是营造专业文化氛围的关键

专业文化生存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因此,促进专业文化在本专业师生中的认同,并进一步内生为其行为方式、价值立场就成为了专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专业教师在专业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揭示专业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专业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精神。比如汽车专业教师在传授国际上先进汽车企业工艺、技术的同时,也应介绍国内汽车厂家的自主创新进展与差距,以激励学生“创新、创业、报效国家”的精神状态,给予他们“爱国敬业”的文化熏陶。从事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是构建、维护、发展专业文化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潜心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自觉接受专业文化的教育,在和谐理念的引领和职业精神的主导下,能够不断地增长自信,内化素质,磨砥意志、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广大学子身上体现的诚实、勇气、责任心、创造精神等又不断丰富着专业文化的内涵,强化了“启智、化能、怡情”的育人功能,日益积淀为各具特色、丰富厚重的专业文化。

2.促成共融是提升专业文化水准的前提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地方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会体现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上。众多的专业分布同样使专业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而文化现象决不是静态的过程,它的开放性要求使其在流动中实现扬弃、更新和重组。同理,不同专业之间的文化要素,会随着师生们持续不断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活动而扩散、共融和提升。这种共融决不是简单的掺和,而是汲取精华,剔除多余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因此,学校不同专业之间,通过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讲座、出专栏、交叉选修课程等等,都可以达到促成共融,强化氛围,共同打造专业文化品牌的目的。另一方面,每一门专业知识中都渗透着艺术和美的元素。师生们在接受本专业文化熏陶的同时,对于相关专业群的文化因子也有着追求的渴望,这种趋美性是专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力,是保证专业文化相融性的基本条件。当不同的专业文化相映成趣、共生共荣之际,校园文化的层次和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达到“万紫千红又一春”的境地。

3.注重合作是拓展专业文化领域的坦途

目前,高职教育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模式,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更广阔的领域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工厂、车间、生产线、实验室、办公室、商场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因而,企业文化、技术文化等多种类型的文化形式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校园,并与专业文化逐步融合、相互渗透。更有大量的师生走向社会,参与实践,直接沐浴于社会大文化系统之下。他们在学到众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不断丰富和提升了学校专业文化发展的水准,拓展了专业文化发展的空间。

4.强化特色是推动专业文化发展的根本

事物的特色是其本质的彰显。高职院校的专业是学校服务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联系社会的纽带。专业文化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专业特色发展壮大的目标而展开,在创建高水平、独具个性的专业过程中,必须同时构思专业文化同步发展之策。比如,在制订符合区域、行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注重大局观念、前瞻性思维、科学发展及创新意识等文化观念形态的倡导与构建;在建设专业结构优化、具有良好科研学术背景、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时,要注重团结协作,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人才观的宣传与引导;在建设能贴近岗位技能要求,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时,要把面向社会,立足经济发展、服务于广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精益求精的治学风格,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等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通过专业文化特色建设的深化,有力地推进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形成。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龙头,同时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单元。专业文化在国外受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校园文化,这虽然与国外大学“校园”概念淡漠不无关系,但更深层的缘由还在于专业文化既是高职文化建设的组成主体,也是高职文化建设的实体。避开专业层面谈高职文化建设,必将造成文化“进校园”和“进课堂”的载体与平台缺失。

[1]郭明顺.发挥大学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N].光明日报,2012-11-04(10).

[2]刘臣华,杨子华,鲁修琼,邓可红.农业职业院校创建“专业文化”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2,(1).

[3]林丽萍.专业文化: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纬度[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4):86-88.

[4]何灿华.课程文化建设亟待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6-04-08.

[5]崔岩.强化特色专业打造高职品牌[N].中国教育报,2008-01-02.

[6]张健.高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8-11-21.

[7]季萍.校园文化自我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叶泽滨.专业文化:本科专业建设的一项内容[J].江苏高教,2010,(.6):55-57.

[9]赵中建.校园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