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2014-08-15 00:47立,杨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心理健康院校

李 立,杨 凯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校团委,河北 沧州 061001)

我国实行的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德育的一大任务就是开展人生理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使学生具备强烈的自尊心、责任感;能够乐观进取的面对生活。为此,全国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师生关系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目前,全国近一半的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1],但实际运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调,师生仍处于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途径单一,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咨询与教学机构混乱等问题。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心理教师的要求没有完全规范化,师生关系也依然是传统的传授与接收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看,传统师生关系极大的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师生关系

2.1 师生关系的常见类型

(1)教师中心型

这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师生关系类型。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权威,掌握着知识和学术权力,学生必须完全听从教师的指挥,知识灌输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身的内在体验被压抑,教师以绝对的权威姿态出现,学生必须服从,心理健康知识完全以灌输-接受的姿态呈现,学生对心理学的知识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容易造成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学生中心型

这是与教师中心型截然相反的师生关系类型。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完全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师生关系更类似于一种朋友关系,教师的指导作用大幅下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尊重。教师的发言权被学生瓜分,课堂基本处于无组织的混乱状态。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知识的传递,部分需要得到教师指导的学生会感到茫然和无措,也不利于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

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能照顾到知识传递所必须的权威力量,能够让学生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体,而教师则负责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能够有序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比较有利的师生关系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心理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能引导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有心理问题、心理困惑的学生走出心灵困境,也要和学生们建立密切而友好的关系,能够放下权威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够敞开心扉,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的师生关系更能够适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2 新型师生关系互动模式

任何一个团体活动展开的时候都会出现动力流动,团体动力也维持团体继续运行。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两大主体——心理教师和学生,要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就要建立良好的团体关系,关系的冲突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

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心理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保持融洽的关系氛围,解除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对心理教师存在一定的亲近感。

师有所短,生有所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不忽视学生的成长潜力,能够从学生身上领悟心理能量的流动,做到教学相长。亦师亦友,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

新型师生关系互动不是一方给予,一方接受,而是团体动力在双方之间流动,双方都能给予,也都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对方的益于心理成长的因素。

3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1 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师生关系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成绩平平,某些学生甚至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他们没有受到过老师的重视,也没有期望在学业上有优异的成绩,他们的生活一直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压制和忽视,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与教师权威对立,叛逆[3],无法接受学校教育的束缚等问题随之产生。因此,传统的师生关系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不少学生对教师存在天然的抵触情绪。因此,这种印象的泛化和刻板化,会影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心理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学习境遇,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减小学生对教师这个角色的抵触心理,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自身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正确面对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的负面情绪,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2 尊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确定做到真正意义的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认识到学生的人格平等。尤其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期以来某些中学老师对他们的不尊重已经对他们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不平等让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尊重可有效化解师生间的内在隔阂,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3.3 沟通

沟通能够让心理教师了解目前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2],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工作会更加容易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

3.4 建立权威感

心理教师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威感,只有这样,在师生关系中才能避免无序状态的存在,有些同学由于个性问题,希望和心理教师建立更加亲密的私人关系,一旦受到冷落或者看到心理教师关心其他同学会产生失落感,甚至和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因此,心理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师的角色特点,建立权威感,明确师生界限。

3.5 期待

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运用,学生会沿着教师的期待发展自己,充分利用这一点,对每一位学生充满期待,不要对任何一位学生表现出厌恶,始终能够深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并且提出期待。将期待充分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反馈中可以看到期待效应产生的巨大推动力:“至少,在老师的期待面前,我感觉自己的渺小感消失了不少,我居然能完成这些我认为不可完成的任务,我想,未来我或许可以挑战更有难度的工作了!”教师的期待影响学生的自我预期,进而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

4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既是工作的必要前提,也能反过来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受制于教师、学生、环境和工作内容等多方面因素[4],也深入影响到工作进展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每一位心理教师工作的重点,真正的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的热爱学生,才能从繁杂的工作中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和学生保持沟通,理解和引导,对每一位同学饱含期待,真正将爱与责任投注到师生关系建设中,以人本主义精神[5]灌注教育事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康梦娜,肖胜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2(10):239-240.

[2] 李百珍.青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10-220.

[3] 祝蓓里.青春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 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2):48-51.

[5] 许文静,高小姣,张丽,徐俊杰.教育人本论视域下的高职高专英语个性化教学[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62-64.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