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4-08-15 00:47滕兆玮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学法

滕兆玮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广泛。但由于中西方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不同,中西方文化表现出诸多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总是习惯于采用本族语言的思维及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解释别人的意愿,因而双方在沟通过程中经常因为犯“文化错误”,造成理解偏差,引发“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甚至产生误会和冲突,从而导致交际失误。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书的颁布,引发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浪潮。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广大英语教师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反思。其中,经常提及的问题之一就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还是学会应用英语这一语言进行交流?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走过不少弯路。由于过分注重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培养出来的学生语法精准,但文化意识匮乏,不具备有效地开展跨文化交际的能力。[1]近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开始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注重语言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文化意识的渗透,培养其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

1.1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来自于英文的“intercult ural co mmunication”或者是“cross-cult ural co mmunication”。其内涵是指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交往,即把所学的语言知识与社会的文化习惯和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环境和对方思想、情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话语,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美国外语教学协会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两个方面。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即交际者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和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所掌握的语言规则和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文化能力也称为文化理解力,就是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涉及语言表层知识的运用,而且更注重实践中的语用能力,重视社会和文化因素。

1.2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大学英语课程既是一门语言工具课,也是一门文化素质课。作为一门特殊的文化素质课,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其必然任务之一。胡文仲教授曾指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所犯的错误主要分为四类:社交语言上的不恰当性;对传统习俗的不接受性;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墨守陈规或过度概括。[3]很明显,这四点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文化意识有关。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它不仅需要学习者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也需要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使用英语,有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国际视野的拓展及全球意识的培养。文化知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健全人格等全面素质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国际意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交际的实效性,被誉为近年来教育领域最引人瞩目的革新,备受国内外教育界关注。这一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3]:

(1)任务前阶段(pre-task):Intr oduction to the topic and task.

(2)任务中阶段(task-cycle):Task planning and report.

(3)任务后阶段(language f ocus):Analysis and practice.

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最佳途径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做中学”(lear ning by doing),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之中,学生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意义

传统的英语教学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了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且更缺乏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拓展文化知识可以实现第二课堂的创设。鉴于高校英语课时的限制及文化知识的繁杂,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而不辅以课外学习,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4]。任务驱动下的学习可以给学生的文化学习提供大量的课外学习资源,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语言学习环境,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促进,使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改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文化教学,可以突破单一的授课方式,辅之以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以及师生课外交流、辅导,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为了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学生之间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在反复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驱动学习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这又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和进步,提高学习信心,促进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习自主性。

2.3 实例

以《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第六单元Dinning Etiquette为例,阐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具体实施步骤。

该文章讲述的是约会时的用餐礼仪,除了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知识的讲解外,还涉及到很多文化背景知识,如在西方国家约会时的注意事项、宴请安排、晚宴着装要求、东西方餐具及餐桌礼仪的不同之处、西方国家的绅士精神等。要把这么多的文化知识渗透给学生,单纯靠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教师如果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分配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烛光晚餐的情景模拟,能充分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效果理想。具体做法如下。

(1)分组:将全班(以一个班为40人计算)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左右,形成8个小团队。

(2)领取任务:教师上课之前,把涉及该单元的文化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8个主题,给每组分配一个主题任务,让每组一起合作去查找资料。如Dinning Etiquette一课,教师在上课之前,分配如下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主题任务(以下只列出部分):

1)What are the dos &don’ts when dating in wester n countries?(Topic,dinning reser vation,dress code)

2)What is the difference about a dinner party bet ween easter n and wester n countries?

(Tableware,seat arrangement,dish order)

3)Can you list the diff erence about table manners bet ween easter n and wester n countries?(Custo m)

4)What is the gentility?(Give some examples)

5)Scenario Si mulation:Candlelight dinner with your date.

(3)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每个小组根据领取的主题任务进行讨论,制定出小主题,进行组内分工。围绕各自的小主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资料汇总,并就查到的资料分别发表自己的想法,总结出观点并一起合作,做成PPT的文件形式。

(4)汇报展示: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员在课堂上把做好的PPT文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并讲解自己的主题内容,把了解到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跟全班同学分享。

(5)评价反馈: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实行组内自评与组间互评并重,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该组的表现给出合理的成绩,引导学生完善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每组学生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3 结语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增强势在必行。只有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和跨文化意识,才能使他们有效地获取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经济、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语境中日益频繁,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广大英语教师有必要提高认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加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不断引导学生努力去熟悉中西文化差异,进一步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事实证明,只有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1] 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8.

[2] 乐琼.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0(8),69.

[3] 滕兆玮.任务驱动下的“英美概况”教学实践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1.

[4] 谢美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刍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2):59.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教学法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