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 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2014-08-15 00:47孙兴民田树仁裴祥喜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双证书双师证书

孙兴民,田树仁,裴祥喜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实现党和国家赋予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明确方向、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和手段,真正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1 对深化推进“双证书”制度积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双证书”制度是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受教育者(学生)完成基本学业,获得学历证书,同时和专业结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所形成的一种教育制度。应该说,“双证书”制度不单指高职教育,但对高职教育来说,它更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核心的路径。

1.1 推进“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培养定位准、上手快、实用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强化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并努力使之具有独立从事某项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与证明,尤其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要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双证书”制度不可或缺。

1.2 推进“双证书”制度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和制度性保障

高职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推行“双证书”制度,就是从根本上统筹兼顾社会对毕业生的学历和就业准入资格的要求,使学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与任务,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以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这样,既可使后备劳动力的质量符合就业需要,又可符合行业企业生产岗位的需要,使之成为高职教育活动和经济生产活动联系起来的纽带,学校教育和学生就业联系起来的纽带。所以,“双证书”制度既是使学生的学业与就业有效衔接的制度,更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保障性制度。

1.3 推进“双证书”制度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力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对高职教育及毕业生既有着很高的渴求与较高的评价,又有着诸多的不满意,同时又充满了期待,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用人的需要。“双证书”制度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使之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使之与岗位需求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考核认证的内容和要求相衔接;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优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双证”考核等。这些都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4 推进“双证书”制度有利于学校全方位建设和发展

“双证书”制度的实行,可以对学校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可以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可加强与教育行政、社会劳动保障等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获得更为宽松的办学环境;三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四是有利于促进学校“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五是可促进加大教学投入,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活力;等等。

2 推进“双证书”制度的路径与措施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这不仅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双证书”制度的推进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双证书”制度推进的具体措施上,应把握以下几点。

2.1 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双证融通”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通过强化专业调整和专业建设,使专业和职业岗位(群)达到相融相通。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从业要求,按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主干核心课程。要努力实现课程及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把职业标准及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将行业、职业、岗位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职业标准这一平台,真正学到“干货”,增长看家本领。

2.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搭建“双证书”大学生培养平台

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培育新人的必由之路。学校要贴近企业、面向企业、服务企业、利用企业,争取企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校企共同搭造育人平台。要利用学校、行业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发挥行业企业特有的优势,双方密切协作,共同育人。在学生的培育过程中,要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模式,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职业氛围,了解生产流程,初步掌握生产技术,为将来从业打下牢固的基础。学校在“双证书”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等多种模式,如“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2+1”合作教育模式、“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等。

2.3 建设与“双证书”教育相适应的、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因此,实训基地就成为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是顺利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重要保障。应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强化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对接专业核心技能、对接职业标准、对接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认证,建设一批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以满足专业教学、技能培养、资格认证等方面的需要。要有一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学习培训、鉴定认证相适应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设备,要有规范的场所和有效的手段。其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坚持和企业深度合作、共同育人的基本理念,构建一大批能进、能学、稳定、互助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带到校外实训教学工作之中,起到与校内实训基地互补互促的作用。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保证“双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关键是要建立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就是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既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要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及生产岗位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培训学习,借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本专业领域的理论专家、技术专家。二是从行业、企事业单位聘请素质高、业务精、技术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承担重要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认证的培训,同时帮带本校青年教师。三是通过“职业身份互换”实施校企互动,不同岗位身份的专家学者从学科专业和行业技能的双视角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优化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四是选调社会上、企事业单位中德、学、技兼优的人员来校充任专职教师队伍。

[1] 樊欣欣.高职“双证书”大学生培养机制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33-37.

[2] 李悠.行业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

[3] 蔡晓蓉,孔元发.推行“双证书”制度,全面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成人教育,2012(1):85-86.

[4] 吴炜炜.高职双证书制度中四位一体综合系统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7):22-24.

猜你喜欢
双证书双师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收录证书
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航飞行员培养模式的探讨
教师落实“双证书”制度的挑战思路与实施策略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 “双证书”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