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麒宇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709)
流行音乐是指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简短易懂,朗朗上口,抒发了大众的真实的情感的音乐。通常这类音乐代表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的大众审美主流趋势和社会风貌,并在一定时代广为传颂甚至成为永远的经典[1]。目前,流行音乐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面对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流行音乐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发展速度缓慢。因此,作为高职音乐教育人员,应该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推动流行音乐教育发展作为研究的重要方面。
教师与学生对流行音乐教育理解不统一导致流行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明确。首先,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生活中充满了流行音乐,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度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高职声乐教师大多是在传统声乐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受的教育大多以传统声乐形式为主,所以在教授学生流行音乐的时候对于所教授的内容并不能产生很强的共鸣,往往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会出现代沟,从而导致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无法正确地理解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目标,出现了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本身没有对流行音乐教育有充分而且完全的理解,例如在现代高职声乐教育中开设流行音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有什么意义和对于整个社会有什么意义,以及在流行音乐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培养等问题。这一些都是由于对于流行音乐教学目的不明确所导致的后果,所以要想为流行音乐教育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首先要明确道路的目的地在哪里。
由于流行音乐源于人民大众,所以其风格以及表达方式都与古典音乐完全不同。古典音乐的内容和表达形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当音乐确定了基本情感内容之后,其表达风格都必须是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不同的演唱者在诠释同一首经典名曲的时候都必须是正确的按照歌曲的创作要求的,不可以随意的更改作品的风格;但是流行音乐就完全不一样了,一首流行音乐作品一旦创作出来,虽然其有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演唱者的诠释方式和风格可以有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甚至可以拥有几十种不同的版本,这也是流行音乐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可以将其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2]。所以,学生在诠释流行音乐时可能因个人风格不同之间会有不同的差异,或者因为演唱时间地点不同也会发生风格上的变化。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授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会将其与古典音乐相混淆,从而照搬传统声乐的表演方式,使流行歌曲也被演绎得呆板统一。符合标准固然是需要反复不断的练习,但是流行音乐更需要的是教师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根据学生不同的演唱风格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演方式。
我国传统的高职声乐教育因为各个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以及其他单纯的音乐学校都面临着声乐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平衡的问题,所以每个课堂至少都有十几个学生,甚至几百个学生同时参与,虽然也有根据不同学生风格进行大概的班级分配,但是其分类仍然很受师资力量不足的影响。但是在流行音乐教育方面,这种方法不再适合坚持下去。因为流行音乐的灵魂就是每个演唱者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如果不能再课堂上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来,对于以后的事业也不会有良好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无法达到。
当前我国的高职声乐教育中流行音乐教育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传统声乐教育背景中出来的,之前接受的教育或是美声,或是民族,其拥有的教学经验固然会对流行音乐的教育有所帮助,有利于学生打牢声乐基础。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流行音乐是独立于传统音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音乐形式,对其音乐内涵的理解需要真正懂得流行音乐的人才能领悟到。而当前很多教师都仍然在用传统音乐的眼光看待流行音乐,无法正确领会到其真谛,从而无法将流行音乐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另外,这也表现在对流行音乐教学的评价上,我国高职流行音乐教学缺乏专门针对流行音乐教学的评价方法,仅仅依靠其他音乐形式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利于高职流行音乐的教学以及长远的发展。
合理明确的目标是任何一件事情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的指明灯。在流行音乐声乐教育方面,由于现阶段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更显得重要了[3]。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传统音乐教育相区分开来,然后根据目标再逐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等。一般来说,流行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拥有以下几个能力:
第一,各种不同演唱风格的自由运用转换能力。这是由流行音乐的多变风格的特点决定的,学生需要在坚实的演唱技巧基础上,学会如何根据不同音乐的特点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歌曲表演形式。在几个目标中,这个是最重要的之一。
第二,除了表演方面之外,流行音乐教育也需要拥有自己的理论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运用的能力,为以后其在音乐事业中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具体特点不仅仅是表现音乐,更重要的是如何将音乐的真谛传授给更多的人。具体来说,学生需要掌握的包括正确的演唱技巧以及扎实的声乐基础。
第三,音乐也离不开硬件的支持,所以流行音乐专业的学生还需要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硬件使用知识,如音频剪辑制作,音响调试等。音响是关系到演唱水平的重要硬件条件,所以懂得如何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音频的制作不仅仅是从事演唱事业的人需要的素质,对于从事学生教育方面也很有益处。
各大高职学校音乐课程设置参差不齐,音乐系列教材运用的差别很大,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和统一的课程设计。这非常不利于流行音乐教学持久快速的发展。所以,流行音乐教育的教材编写任务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和紧急。在声乐教育中,歌曲就是教材的内容,因此在选择歌曲时,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特点来精心挑选,循序渐进的增强难度。例如,一二年级的时候,选择的歌曲难度不能太大,音域始终,感情起伏不大,节奏变换简单;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对于声音的控制能力加强,音域也会变宽,同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歌曲的情感变化,这个时候可以选择难度加大的歌曲,如音域加宽,情绪起伏加大,节奏变换增强的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来练习。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学生对于舞台表现力的各方面都能够很熟练地掌握,演唱技巧扎实,台风自然有张力,声音的表现能力增强,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情感丰富,极具表现力的歌曲作品,如音乐剧等[4]。
结合目前高职音乐教育的实际资源和条件,笔者认为高职音乐教育中可采用小班制的方式开展流行音乐教学。小班制就是指一个课堂上不超过 5个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小班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加强,对于个人问题的反应也会变得迅速,最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流行歌曲的演唱需要大量的联系,而小班的方法,学生以个人或组合的形式可以拥有更多时间去练习演唱技巧,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培养演唱中的合作技巧,和声技巧以及舞蹈技巧等。同时,通过小班上课,学生可以更好的观察他人的表现,从而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为流行音乐的教育打下理论基础。
我国高职流行音乐教育的评价系统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人或组织),评价客体也称评价对象——针对什么来进行评价,以及评价方法[5]。想要进行明确有效的评价,首先我们要设定一个评价目标,即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评价,这有明确了目标之后,我们的评价才会找到合适的方向和途径,然后才可以勾画出评价思路和模型。作者认为高职音乐教育的评价模式应该主要包括评价框架、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数据等方面。其中评价框架的构造需要充分的将高职教育的每一方面考虑进去。评价模式的创建需要平衡几个方面的关系:高职教育的短期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激励与评价的关系,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或其群体内的关系,学习专业知识与知识的灵活运用表现的关系等。通过合理完整的评价模式,我国高职流行音乐的教育的效率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更加有效的应对今后不断变化的机遇与挑战。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在高职音乐中非常有必要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流行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和建议和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我国今后专业化的流行音乐教育贡献出一份力量,也为我国高职流行音乐教育的后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促进我国高职流行音乐教育事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1]任海兰. 高校流行演唱教学现状浅析与思考[J]. 大众文艺,2010,(1).
[2]晁岱健. 流行音乐与市场[J]. 艺术百家,2007,(1).
[3]王新娇,葛朝晖. 流行音乐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J]. 科教文汇,2008,(11).
[4]蔡丹丹. 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流行音乐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J]. 大舞台,2009,(3).
[5]刘鹏. 流行音乐及其教育浅探[J]. 龙岩师专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