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彬
(福建省仙游第四道德中学 莆田市 351253)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文明、得体地交流,不仅要能根据对方的话语理解对方的观点,也要能够清楚、连贯、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听,多留心身边的生活,积累在不同场合下文明、得体的用语,多参加讨论、演讲比赛或辩论。那么对学生可以做哪些有效的课堂听说训练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过去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爱听、想说的积极性,所选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是他们所关注、关心的话题,日常教学中,有时我会读一段新闻、故事、对话或评论等,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录下来,可全文记录,也可摘记或记住主要内容。学生通过细心专注地倾听,学习在转瞬即逝的语音中捕捉信息,理解对方的讲话要旨。此外我还组织班级开展课前美文共读,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读朱自清、巴金、毕淑敏等名家经典散文,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听后要求学生简要复述,并说说这篇美文好在哪里。实践证明,美文共读不仅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名家经典的生花妙笔,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师在听说教学中要讲究方法,因为一个班的学生,说话能力总是有不同的。对一些生性腼腆,口语表述能力不强的学生,要降低说话难度,只要学生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就应该给以鼓励,使他们消除紧张畏惧和自卑心理,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敢于开口说话。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我要求凡是上语文课或课后闲谈,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并反复补充,说错了不批评,不挖苦取笑,也不允许同学们在背后议论嘲笑,渐渐地也就消除了学生的顾虑,使学生克服“怕说”的心理,在公共场合也敢慷慨陈词。
记得前年教了一个刚转学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孩子林圣,由于在四川老家长期缺少交流,林圣在课堂上总是一言不发,想说也不敢举手,了解情况后,我先是鼓励他,多让他起来读读课文,回答些简单的问题,没想到我的鼓励和微笑竟让他在课堂上变得“敢说”起来,值得一提的是,上学期林圣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演讲比赛还获得了三等奖。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非朝夕之事,而是一个“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勤学苦练,反复推敲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不厌其烦地激发学生想说多说的欲望,创造“说”的机会,提高“说”的技巧,所以平时我会有意识地举行各种听说活动,如“美文共读”、“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锻练,激起了想说的欲望。当然也可多开展“课本剧”表演,像《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威尼斯商人》等文章都是开展听说训练的好素材。给他一个舞台,还你一个奇迹,许多时候孩子们的表演天分、“说话”的能力会让我们耳目一新,刮目相看。可以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够训练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他们的听说水平,也为平时的交往、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有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议一议学校、班级大事,谈一谈昨天报纸上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然后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可以在每周作文课的课前上一会儿口头作文,我的做法是先准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或是当今社会热门话题,如“老人摔了该不该扶”等,上课前做准备,上课铃响了以后口头作文,请以一两位同学上台发言,台下的学生作评委,评析同学口头作文的优缺点,这样他们还能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因为对口头表述的人来说,它要求认真组织语言,表达要准确;对听话者而言,在听人家说的过程中,边听边思考,不仅要听明白、听清楚,还要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评价意见,实践证明长期坚持课前听说训练,效果还是明显的。
有的学生说话口齿伶俐,他们擅长描述,而且表情也比较丰富,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让他们有机会在同学面前亮出自己的优点,并适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他们就有一种成就感,乐于去说,其他同学也会由羡慕到努力训练提高,不经意中同学们就会对说话产生兴趣。
班内有个叫陈悦的同学,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且音色好,刚上初中就被校“心悦”广播站收为播音员,课堂上,她表现也很积极,于是我就尽量多给她展示表演的机会,甚至有时我还会让她来当“小老师”,替我分析问题,她也不负所望,说得头头是道。经过长期的训练,她的演说能力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14年7月,她参加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美丽福建,我的梦”演讲比赛,还荣获全省“一等奖”。
教育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坚持进行大量生动活泼的听说训练,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的严密性,写作的独创性,促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