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芳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承德市 067000)
我校的“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至今已三年有余,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亲历者,从撰写《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操作指南》,从进课堂听课到与教师研讨,经历的每一个点点滴滴,都让人颇有感触,真正感觉到“事非经过不知难”,但是在课改中我看到了学校领导的魄力与勇气,看到了参与课改的教师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创造力,看到了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生们身上迸发出来的朝气,这也更加让我坚定了进行课改的决心,正像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校长俞万祥所说的那样,我们的课改现在开展不一定在短期内见实效,但是不进行课改则教育必将走进一个死胡同。
课改到今天,我觉得只有坚持,只有树立信心,矢志不渝地打造“自主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方能见效。下面我就谈一谈个人对课改的一些拙见。
在课改之初,教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这样做无法完成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无法让学生考高分”和“课堂的纪律无法保障”,这种“想改又怕”的教学改革心态具有一定的市场,同时也成为教学改革的绊脚石。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我校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百花齐放”的策略,即在“生本教育”的大原则下,不急于求成,针对不同班级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和座位编排方法,让教师发自内心的进行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先让教师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过渡方式,如果感觉课改有困难,不妨先将自己的课堂进行“切块”处理,选取“传统课堂”与“新课堂”并存的形式,用“传统课堂”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用“新课堂”进行教学研究和改进,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加大“新课堂”的比重,力争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内逐步适应,只有这样教师自己才能逐步从课改中体会到教学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益处,才能发自内心的进行课改,而不是表面意义和形式上的课改,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又应怎样将课程进行“切块”处理呢?我个人有一个小的建议:比如说教两个教学班的教师不妨以其中的一个班级进行“传统教学”,另一个班级进行“新课堂”的教学,然后比较效果;或者是将教材种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重点知识进行“传统教学”,选学只是进行“新课堂”教学等等。
针对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备课与以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我们教师又应该怎样备课呢?我觉得首先教师应该解决好三个问题,即“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其次是教师要做好各种预案,及时应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突发的一些情况,因为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学生有一个想法,六个学生加到一起就不仅仅是六个想法的问题。
自从实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我也对一些同学进行了侧面了解,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问“他们是不是愿意进行这种改革”、“这种改革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你觉得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学生们的回答令我感到兴奋:“愿意、欢迎”,“这样我很快乐”,“这样做即让我找到了竞争的对手,又让我找的了学习合作的伙伴”,“在课堂上我不再执着于对与错,而是执着于能够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多了讨论与争论,我敢于表达和愿意分享了”等等。当然以上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好的方面,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必须急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小组建设有些滞后、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纪律难以保证等等。我觉得在实施之初对小组应该有一些强制的规定,我们学校借鉴了其他课改学校的一些好的做法,例如:学习的八项要求,即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具、提前两分钟进教室、进教室就学习、在教室内不大声喧哗、睡前醒后的知识回顾、当日任务当日完成、把问题解决在小组内、不让小组中的任何一个人掉队;在上课时鼓励学生积极预习和回答问题、抓住机会规范展示、抢先为小组挣得分数、积极完成学练稿和课后测评。
小组建设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我校采取的是“建立小组、发展小组、优化小组”三步走的策略,采取的原则是“三宜三忌”,即建立小组时宜均衡慎重,忌随意为之;发展小组时宜奖罚有别,忌优劣不分;优化小组时宜灵活调整,忌一成不变。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适时的改变评价和奖励机制也是很重要的。当一种奖励机制对于学生没有新鲜感时,我们的班主任就要及时根据学生们的合理需求进行调整,方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和明星小组的学生们进行球类比赛、与明星小组学生合影、颁发小奖状、请校长或家长到校为学生颁奖等等。因为初中的学生表现欲是很强的,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开发,找到小组建设的突破口。
当然,改革的路程是艰辛的,但同时也是快乐的,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同自己的事业幸福感联系在一起,坚信“为幸福奠基、为成长铺路”的理念,矢志不渝,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一定能成功,在承德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课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