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视角浅析《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

2014-08-15 00:45:05孔元元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4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关联性意图

孔元元

一、黑色幽默与关联理论

“黑色幽默”与普通的幽默不同,它是美国文学的一个流派,大概可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它运用夸张、荒诞的手法表现社会中存在的黑暗的一面,揭露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压抑。黑色幽默是“黑色”和“幽默”的结合,用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思想情绪中绝望、阴沉的、郁闷的一面。《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就是充分运用了黑色幽默的讽刺、戏谑的创作手法,描写了社会底层小人物苏比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入木三分地揭示了颠倒是非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让读者在含泪的微笑中发出无限的感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6年Sperber和wilson共同合著了 《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该书宣告了关联理论的诞生。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是有关交际的理论。首先,该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即明示指的是发话者明确地发出信息,而受话者根据发话者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和认知环境,努力寻找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以明白对方的交际意图,获得语境效果。语境是整个推理的根据和出发点,是关联理论的重要概念。信息接受者在语境信息的基础上理解明示信息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语境效果。关联理论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最大关联性是指在明示--推理认知活动中用尽可能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性则是指付出的努力及努力结果的有效性。

但在我们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人们往往不一定严格的遵守最佳关联和最大关联的原则。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发话者通常会打破常规,使用关联性小的信息来进行交际。而受话者对于这种违反最佳关联的不和谐,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去理解和消化发话者的真正内涵。这种情况往往造成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现在我们就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解读欧·亨利代表作之一《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

二、从交际意图方面解读《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

《警察与赞美诗》描写的流浪汉苏比,他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竟然想到要去监狱安身立命。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故意惹是生非、接连六次都没有让他如愿以偿。到后来,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决定好好生活、改邪归正的时候,上天又给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警察竟然逮捕了他。整个小说充斥着黑色幽默,作者用一种反常的、夸张的语气和手法描写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让人忍俊不禁却发人深省。

前面我们提到了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一推理”的过程。通过发话者的“明示”为受话者提供相关信息和认知环境。而受话者根据发话者的明示,参照有关的认知语境,寻找关联,并进行推理,从而明白发话者的交际意图。这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意图,一是信息意图,指的是提供的交际内容意图,能帮受话者理解语境假设;再就是交际意图,指的是让对方在语境的基础上明白传递的信息,往往包含隐含的信息和意义。语境效果的产生和认知环境密切相关,话语的黑色幽默更是如此,要想真正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就必须受话者付出额外的精力。所以幽默的发出者要在充分考虑交际对象各方面前提下,把握语言的程度,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在《警察与赞美诗》这个故事的开始是这样描述即将到来的冬天的:“A dead leaf fell in Soapy’s lap.That was Jack Frost’s card.Jack is kind to the regular denizens of Madison Square,and gives fair warning of his annual call.At the corners of four streets he hands his pasteboard to the North Wind,footman of the mansion of All Outdoors,so that the inhabitants thereof may make ready.”以及后面:“为了抵御寒冬,苏比准备去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那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在那里伙伴们意气相投,再没有“北风”老儿和警察老爷来纠缠不清”。文中“jack Frost”是“霜冻”的拟人化称呼。通过“Jack Frost’s card” “Jack is kind”“ he hands his pasteboard”这些给出的表示友好、绅士、体贴的明示信息,读者充分调动自己大脑中存储的百科知识,产生最佳关联。文中用这样温暖的词汇来描写寒冷的冬天,且我们知道“冬季寓所”一般指的是冬天时人们躲避严寒的舒适居住之地,而苏比却用冬季寓所来代表监狱,这显然有悖于人们关于严冬和监狱常识,与读者的推理形成对比和冲撞。所以读者就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去找出语言和语境的最佳关联。读者通过推理从而明白:作者的真正交际意图与读者从明示信息获得的信息---“冬风温柔,监狱舒适”是完全相悖的。读者在作者讽刺之笔的形象刻画之下,一步步明白了明示信息和交际意图之间的差异,推导出符合语境的认知信息,从而达到黑色幽默的强烈对比效果,用轻松的语言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和作者对这种不平等现象的愤恨和不满。

三、从关联原则方面解读《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

关联理论中两个最主要的原则是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交际活动中的“明示—推理”过程离不开这两大原则。最大关联指的是在交际中进行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人类认知倾向于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人类的交际行为总是假定交际具有最佳关联性(optimalrelevance)。Sperber和 wilson认为关联的程度与认知努力和话语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在相同的条件下,努力的越多,关联性越小;努力的越小,话语关联性就越大,从而产生最大的语境效果。当然,为了取得最佳关联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值得受话者进行加工、处理的足够的关联;二是发话者所提供的信息能产生足够的认知效果,最佳同时考虑到到发话者和受话者双方的利益。黑色幽默效应的产生正是源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但这种反差要适度,要让受话者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便能产生最佳关联,理解幽默的内涵,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反差太小达不到幽默的效果,反差太大让读者无法理解。

下面就节选了一部分苏比与警察、服务员的对话来具体分析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反差与黑色幽默的语言效果之间的关系。

例 1 :“Where’s the man that done that?” inquired the officer excitedly.

“Don’t you figure out that I might have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it?”said Soapy,not without sarcasm,but friendly,as one greets good fortune.

这是苏比用石头砸坏橱窗玻璃后,在原地一动不动等警察来后,和警察的对话。当警察问道“肇事的家伙在哪”时,我们可以推断警察只是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没有认为苏比就是嫌疑人。根据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我们知道读者期望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可能的认知结果。而在这个语境中,当警察盘问时,我们一般人的态度大都是极力地否认,所以我们期待的也是苏比否认的回答。所以当苏比说 “你难道看不出我也许跟这事有点牵连吗”时,这就和读者根据最大关联的推断不相符,苏比竟然大方承认一切是自己所作所为。所以,读者只好根据交际原则中的最佳关联理论,认为文章中所用到的句子具有最佳关联性,读者应遵循这条原则,舍弃原来由最大关联所得到的设想,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寻找作者真正的意图。这里就是运用了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创造了幽默的语境效果,表达了苏比急切想入狱的心情,从而揭露了警察的无知和整个社会的怪虐。

例 2 : “Now,get busy and call a cop,” said Soapy. “And don’t keep a gentleman waiting.”

“No cop for youse,” said the waiter,with a voice like butter cakes and an eye like the cherry in a Manhattan cocktail.“Hey,Con!”

这是苏比在餐厅饱餐一顿以后,向服务员坦白自己一文没有时的对话。根据最大关联原则,读者首先会产生的预期肯定是苏比会在饱餐一顿后想办法逃跑,但苏比竟然命令服务员“手脚麻利些,去请个警察来,别让大爷久等”!接下来的描述否认了读者的这种想法,这时最大关联的预知和文本所提供的信息产生了冲突,读者不得不重新考虑作者的意图、寻找最佳关联,得出,苏比是有意激起服务员的愤怒,从而达到进监狱的目的。服务员接下来的回答,“用不着惊动警察老爷”,也大大出乎读者的意料,让我们误以为服务员也有好心的一面,但后来所提供的信息——苏比被服务员扔到了大街上,再一次让我们领悟了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的冲突、不协调所造成的黑色幽默效果。

四、从语境效果方面解读《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

语境在关联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包括上下文信息、词汇信息,逻辑信息和关于世界的百科信息等各个方面。语境假设指的是受话人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根据相关语境不断扩充或调整的一系列假设,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中需提取关联度高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语境假设。从关联的角度来看,先前的话语所产生的语境内涵对后来的话语交际来说也是一种语境因素。要想达到成功的交际需要,就需要交际双方在言语交际中都能够明白、理解交际中的语境信息和语境假设,也就是所谓的互明机制。尽管互明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不同个体所掌握的百科知识、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等有所不同,他们对于相同环境的认知也会有出入,从而形成不同的语境假设。这就会导致交际双方中的某一方在交际中偏离正常的轨道,致使误解的产生。

例 3:“What are you doin’ here?” asked the officer.

“Nothing’,” said Soapy.

“Then come along,” said the policeman.

“Three months on the Island,” said the Magistrate in the Police Court the next morning.

这是在小说的结尾,苏比因听到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的音乐,受到感染,决心改过自新,重新生活时,一位警察和苏比的对话。正常情况下,苏比如果没干什么违法的事,警察是没有权利,也不应该把他带走送进监狱的。这个时候,读者应该和苏比在认知语境中的推理是一致的,也会得到相同的的语境效果,那就是苏比受到教堂赞美诗的感化,决定重新做人、好好生活,不再整天想着去监狱。所以苏比“没干什么”的回答在这个语境里应该是让读者满意的。但正是警察这种莫名其妙的“那就跟我来”导致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语境效果。尽管苏比改邪归正了,警察却认为他在撒谎 ,不问青红皂白就逮捕了,最终实现了已决心浪子回头的苏比入狱的梦想。此时,观众与苏比都感到很吃惊,再次付出心力推理,令人捧腹之余又心酸不已,顿悟后不禁感叹当时美国社会颠倒是非、黑自不分的社会现实。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幽默大师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用实例从交际意图、关联原则、语境效果这三个方面进一步证明了关联理论对于幽默,特别是黑色幽默的强大解释力,它为解释幽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说,交际活动之中话语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之间的差异,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以及交际双方之间认知语境的差异都会带来幽默效果的产生。幽默无处不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解读小说中的黑色幽默对更深层的理解欧·亨利的作品,揭露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象都大有裨益。同时,这也展现出关联理论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帮助我们开拓思维,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问题。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Sperh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Qxford:Blackwell,1986.

[3]周杰.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J].辽宁大学学报,1997(4):25-28.

[4]王俊萍.从人际功能分析《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效果[J].赤峰学院学报,2009(2):48-49.

[5]杨美霞,王晓为.从会话含义角度分析《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9):59-61.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关联性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2:20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6:58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22:22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5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