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成
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字符,从报纸期刊到网络浏览器,这是一个时代更迭。对抗只能双双以失败告终,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共赢。假如说翻译事业是意义的汪洋,那无论是传统出版社还是网络翻译都是参与以及分享的两条大河。在共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完全不同于对抗的结果。
随着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与快节奏化,传统翻译出版业的优势较为突出,其表现在系统性、资金充沛性、权威性、合法性。
作为历经百余年的传统翻译出版业,可称为“资本家”,坐拥充沛的资金,拥有一整套完善成熟的运作管理系统;而突如其来的网络翻译则无疑更像极了“暴发户”,虽小有资本,但其无序性斑驳烦乱。“资本家”都是直接获原作者授权,合法合理进行出版翻译工作;而“暴发户”则是无意无实力去获原作者授权,无时无刻不在合法与非法之间彷徨失措,其身份非常被动。
正规的传统翻译出版机构拥有一整套成熟完善的审核系统,从题目、作者到翻译人员都会确认在译文中,其严格性致译文质量高超,更具权威性。而网络翻译则充斥着更多不确定性、随机性。译文都没有专业机构的审核和认证,导致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对译文质量不把关,以致整个翻译业水准下滑的局面。
在信息膨胀的当下生活中,知识就是金钱,高效决定成败,而网络翻译的竞争优势就突出表现在开放性、互动交流性、便捷性。
首先,网络的开放性,想必大家都接触得到,海量丰富的知识量和其网络互动交流性令读者在生活学习中如释重负。阅览传统翻译出版产物,只能从中获取限量的知识,而读者也被一些局限性、被动性所框定,而且与译者间的沟通交流几乎为零,让自我的认识也停留在书本之中,得不到全方位的了解。网络翻译知识量大,互动性广,正如亨利·詹金斯说的,“参与更加开放,更多地受控于媒介消费者而不是媒介生产者”。
其次,网络翻译的便捷性也是其重点,传统翻译出版机构出版一本书,耗时长。时效性也是网络翻译的优势之一,在网络的海洋里时刻能得到最新最全的翻译时态。
就像对话理论大师巴赫金曾经讲过的:“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传统翻译出版业和网络翻译并不单单只是竞争对抗关系,更需要对话与协作。
从业界实践来看,有很多传统翻译出版机构与网络翻译协作并取得良好成绩的例子。如英译出版社的《明朗的天》、中国文学出版社的《为奴隶的母亲》以及新星出版社的《那最明亮的天》,皆为网络上热销的书刊,起于网络随后经传统出版社出版发行。网络翻译在迅猛发展的表象之下也同时存在很大的隐患,只有与传统出版社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快捷性加上传统翻译出版的一整套成熟完善且合法的运作,使得翻译作品既广受群众喜爱又确保整体译文的质量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这让网络翻译挣脱了“非法”的议论,走向了规模化、品质化,更好地达到共赢双收的目的。
因此,传统翻译出版业与网络翻译的对话与协作让整个翻译业得到更为优质的发展。二者的优势互补也是一个必然选择,只有融合二者的优势才能找到一个新的发展动力。
网络翻译对于传统出版社具有良好的监督以及促进的作用。何谓监督,就是把网络翻译中的一些开放性、互动性的传播达到译文的最优化,从而对传统翻译出版业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一个正确的修正;而促进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译文一般都是由出版社选取素材要求出版,而由于与网络的合作,更多的话语权就落在了读者手上。网络之中每一个人都是需求者,传统出版社不能满足于单单一小群众,所以通过融合后能反映出更多读者的阅读要求。只有传统出版社与网络紧密结合,才能共赢共同长远发展。
[1]叶水夫.略谈外国文学翻译现状[J].泉眼,2011(6).
[2]张艳艳,周锐剑,彦责.我国翻译出版业陷入恶性循环[N].新华每日电讯,2008(5).
[3]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张丽萍.数字出版背景下传统期刊业的发展模式创新[J].编辑之友,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