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楠
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进行新闻宣传、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沟通交流的重要阵地,也是展示、树立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但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校报这种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如何巩固校报的主导媒体地位,加强育人效果,就成为摆在高校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要实现校报的改革创新,就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在高校宣传部门专职编辑、记者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选拔、培养学生记者,壮大采编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校报采编队伍发展壮大的需要。校报编辑、记者一般由宣传部工作人员兼任,人数少,事情多,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全校范围内的采访报道工作。因此,在学生中发掘、选拔热爱文字工作并有一定基础的人员组建记者团就成为办好校报的有效途径。其次是增强校报可读性的需要。学生记者们来自不同的系别专业,身兼“学生”和“记者”双重身份,更能贴近生活,展现自我,通过学生的眼睛观察、记录、描写学生自己的生活,更易引起共鸣。可读性的提高依靠的是深入与创新,而校报老师们由于工作时间长往往容易形成思维模式固定、创新灵感枯竭的结果,导致校报可读性不高。但是,每年都有新生加入记者团,新的头脑带来新的视野和思想,从而为校报带来持久的更新动力。学生记者思维活跃、视角独特,能用新的思路推动校报向更符合学生受众阅读的方向发展。第三是引导、培养、教育学生的需要。校报记者能秉持着和普通同学一样的视角看问题,能够和同学进行平等沟通,大家更易交流思想,这种学生之间的隐性教育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校报记者毕竟还是学生,他们缺乏专业的培训,需要在校园环境中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高新闻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
首先,要严把纳新关口,择优选拔新人。学生记者进入校报编辑队伍后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提高,但在校报记者团工作的时间很有限。当一个学生记者慢慢成熟起来时,往往就要面临毕业了,人才的流动很快。所以,对新人的选拔一定要尽早进行,一般在九月份新生入学后便开始纳新、选拔最为适宜。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与激情,对各级各类社团的兴趣正浓,此时纳新会吸引更多的人才。选拔校园记者要注重几个基本点: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对新闻写作有浓厚兴趣;有一定的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选拔的方式可以分笔试、面试进行,综合考察其写作、采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和各系领导、相关专业课的教师做好联系,有针对性地挖掘人才。
其次,要多激励重培养,实现办报育人。要把对校报记者的培养作为打造这支学生队伍的根本目的,培养永远高于管理,管理服务于培养目的。要充分激发学生记者的责任感、荣誉感:了解校报的重要地位以及承担学校重要采访报道任务带来的荣誉感会转化为做好记者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充分激发学生记者团的团队能量:提高队伍建设的质量,采用新老结合的方式,既有传帮带,又有新想法、新角色的闪光,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记者的政治素养是打造一支优秀队伍的基础。要定期组织学生记者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新闻工作方向。
加强新闻业务知识技能教育是打造一支优秀队伍的保证。学生记者中的大部分只是具备了处理单纯文字性工作的能力,新闻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很欠缺,所以,校报老师要因材施教,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可聘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举办新闻业务讲座,更要加强实践锻炼机会,多带领学生采访学校重要活动,现场讲解采访要领、提问技巧等内容。
总之,加强高校校报记者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校报办报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只有立足学生,发挥学生记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校报才能更充分地体现育人功能,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许志强.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打造高校学生记者队伍[J].新闻世界,2013(12).
[2]张宽亮.浅析高校校报学生记者的培养方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
[3]李明锐.高校校报学生记者的培养与管理[J].龙岩学院学报,2011(10).
[4]吴妮徽.高职院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初探[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