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加亮
(龙陵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云南 保山 678300)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十分广泛,该类药物属于甾体激素,主要是由肾上腺皮质内的束状带所分泌,给予生理剂量的该类激素可以起到调节脂肪、糖、蛋白质等的生物合成与代谢效果,而超剂量的应用还能起到抗炎、抗休克及抗毒等药理效果[1]。从这些年的临床应用来看,由于应用过于广泛,在一些医院中,存在着严重的滥用现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必须重视其不良反应,一旦滥用过度还会引发其它的不良后果[2]。为此,本文针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与合理应用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1.1 当作常规退热剂应用: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当作常规退热剂应用最为常见的当属将地塞米松进行静滴或者肌注。该类药物有一定的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源的反应的效果,并且能稳定溶酶体膜,这样就能降低内源性致热源的释放,从而使得升高的体温降低[3]。但是,致热的因素属于某种病原体,此时就应先针对病原体采取退热策略,只有病原体致热原因彻底解决后才能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就这些年临床实践来看,不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有着急于求成的想法,以致于一些时候将该类激素直接当作退热剂应用,强行退热处理,这样表面上使得患者的发热症状得到解除,但却造成感染病灶的进一步扩散,而病情也会逐渐进展。
1.2 在预防输液反应中应用:常见的预防输液反应而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表现在静滴中加入地塞米松等,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该类药物的抗过敏效果来预防或者减轻输液的反应,可是该类激素本身就有着一定的致过敏作用,故而并不能起到预防输液反应效果,甚至会引发过敏性皮疹等。
1.3 当作抗生素使用:当作抗生素使用最为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中,主要在抗生素中加用地塞米松。采用这种用法的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抗生素有着协同作用,首次应用抗生素的时候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增强消炎作用。有研究[4]显示,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一些炎症反应及其不同阶段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抵抗效果,但是该类激素在起到抑制/减轻炎症的同时也会造成机体防御能力的下降,造成一些潜在感染病灶的扩散,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1.4 在慢性疾病中滥用: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起到缓解病症的效果,但是停药后会复发,故而建议采用综合治疗而不能单用(临床应用中则出现单用现象)。
1.5 在局部治疗中滥用:由于该类药物有着抗过敏与抗炎等作用,因此对于一些皮肤病有着一定的效果,其外用剂在皮肤科中的使用也比较广泛。可是,若其应用不当则极易引发皮肤变薄、萎缩干裂及毛细血管扩张等,甚至出现皮炎、红斑等不良症状。
1.6 不合理的制剂及给药途径:不合理的制剂及给药途径应用,比如说常见的支气管哮喘病症,通常采用的是口服或者注射给药,而其他剂型则应用较少。
2.1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若长期不合理用药则极易引发多类物质代谢的紊乱,引发各种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严重情况下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常见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主要有诱发或者加重感染、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精神症状、骨质疏松等[5]。
2.2 合理用药的适应证及原则[6]: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用药适应证主要为:应用在严重感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等替代治疗中,同时也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休克及一些局部治疗与血液病治疗中。其合理用药的原则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应用的时候,必须针对患者病情、不良反应、药物作用等来确定应用何种药物、剂量、方法及疗程,若有必要应适当加用钙剂、钾盐及维生素D等,一些长期应用的患者应逐渐减量后才能停用药物,以便最大化发挥药物的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3 合理用药策略
2.3.1 小剂量替代疗法: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次全切除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等方面一般采用小剂量替代治疗,每日给予12.5-25mg的可的松进行维持,或者每日给予10-20mg的氢化可的松维持。
2.3.2 一般剂量长期疗法:对于一些肾病综合症、结缔组织病、顽固性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可以采用一般剂量长期疗法,开始给予10-20mg的泼尼松进行口服,每天给予三次,出现临床疗效后,逐渐减量直到维持在最小剂量,维持数月。
2.3.3 大剂量突击疗法:此种疗法主要在严重中毒性感染与各种休克症状中应用,旨在将对肌体有害的过敏反应与炎症消除,迅速将症状缓解,以免损害心脑等重要器官,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但是,在治疗一些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时,务必同有效的足量抗菌药物联用,并且大剂量短期治疗(通常3-5天为宜),这样能起到避免感染病灶进一步扩散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2.3.4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有研究[7]显示哮喘发作最为有效的控制药物当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能直接作用在支气管靶器官上,起效较快,而且相较于口服治疗副作用更少。此外,当前已经有了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治疗,这种联用治疗有着协同效果,使得患者依从性提高,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2.3.5 鼻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腔黏膜炎性反应早期主要为炎性介质组胺释放,而晚期则主要是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腔黏膜,而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在鼻腔黏膜炎性反应中效果十分明显。比如说在花粉季节初,预防性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鼻腔中,可以缓解过敏症状的发生。具体做法为,首次给药在花粉季节来临前10-14天,而停药则在花粉季节结束后2-3周为宜。
2.3.6 隔日疗法:隔日疗法主要为中效药物,比如说泼尼松龙、泼尼松等,可以应用在一些长期疗法中的慢性疾病中。给予隔日1次给药治疗,换句话说将1天或者2天的总药量一次性在隔日的早晨给予。主要原因在于皮质激素分泌有着昼夜节律性,在每天上午8-10点属于分泌的高峰期,其中外源性皮质激素类药物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作用在早晨最小(午夜最大)。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与作用,就应加强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应用的误区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其禁忌症,比如说抗菌药物无法控制的感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应禁用。总的来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但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开发与利用。
[1] 邵丽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和合理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29):81-82
[2] 鲁春晓.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7):90-91
[3] 叶树林,王瑞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探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4):402-404
[4] 曾艳丽,帅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误区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53
[5] 杨丽雄,蔡丽秋.347例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调查[J].中国药师,2012,15(7):1009-1011
[6]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2):171-202
[7] 刘洪平,苏红兰,崔明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