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萍
(广西南丹县人民医院 广西 南丹 547200)
中药剂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也关乎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因而在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提高中药剂量的合理性,就成为医生、药师制药的关键任务。现对2012年3月-12月我院处方中中药剂量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整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门诊以及出院含中药饮片处方204张,对其剂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2 方法
专科分布情况:对我院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等不同类别的病人所使用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在各科的使用频率、正确用药处方数量、超量用药处方数量、超量处方数量等。
调查显示,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以及皮肤科超量用药处方为52张,儿科则为0,具体如表1所示。52张超量用药处方中,所占比例分别为法半夏18.1%、苦杏仁11.2%、苍耳子9.7%、蛇床子8.1%、仙茅7%、白芷6%、红花5.4%、香加皮9.5%、制川乌10.1%、蒺藜3.2%,其他枳实、白术等共占据11.7%。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没有出现因超量用药而造成并发症或加重原有病情者。
表1 各科室处方剂量使用情况(张)
3.1 中药处方用量增大的原因:中药剂量增大的原因有很多,如药物因素,包括药材质地、性味、是否有毒等;患者因素,包括患者体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轻重、生活习惯等,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老年人血气已经开始衰弱,这两种人群的药物耐受力均较弱,因而应减少用量,性别上一般差异不大,但是如果女性处在月经或妊娠时期,需要活血祛瘀时药物用量不应增加,劳动强度较大的患者往往腠理较为致密,因而在采用发汗解表药可以适当加大剂量;另外用药方法、季节、地域等均对中药剂量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药物如果做汤剂由于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所以和制作成丸、散剂时可以适当增大,北方地区较为严寒,因而可以适当增大温热药量,反之针对南方多热的特点,则应适当增加寒凉药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常见慢性疾病,比如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慢性肝病等,都需要长期调理,在治疗时也往往需要加大药量。当然也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剂量增大,比如部分药材紧缺,而质量较优的野生药材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就会引种栽培品,比如市场上应用较多的防风、元胡等,还有一些药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在药材不足年限时提供给市场,从而使得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下降,只能采取加大剂量。部分医生在开药时,为了达到治疗效果,而盲目加大药量。
3.2 中药处方剂量增大的弊端:(1)不良反应。近年来,中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已经呈逐步上升趋势,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药物剂量的过量。中药如果用量合理,则会快速治愈疾病,反之如果剂量过大,攻伐太过,就会激发出其负面作用,严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在实际使用中,每一种中药都会有其固定的可使用剂量范围,如果在这一范围内加大用量,则疗效会越强,但是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则会产生毒性作用,因而药物剂量和疗效绝非成正比关系,不可抱着中药以养为主,可以随意加大用量的想法。(2)煎煮、服用不便。药物用量增多,因而煎煮出来的药液就多,对患者来说服用过多的药液会感到难受,但是不完全服用完就会减弱治疗效果,即使是传统的煎煮容器一般也不能一次性承装太多的药材,只能讲同一贴药物分为两次甚至多次煎煮,影响药物效果。尤其是遇到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仙鹤草等体积较大、质量较轻的药材时,煎药会较为艰难。
3.3 提高中药剂量合理性:(1)加大中药剂量,科学选择药味。我国传统中药在用药时一向强调君臣佐使,而非一味的进行药味罗列。加上中药所含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诸药合用,而一旦诸多药物混合煎煮,那么其中所出现的变化就会难以控制,所以盲目增加药味除了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在开药时应坚持“味少而荆重,药专而力宏”。(2)《药典》规定的剂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医疗用药的实际,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的指导意义也有所减弱。因而医生在用药时如果不遵循《药典》会害怕担责任,但死板遵循,又往往难以对症,常会酿成医疗纠纷。因而国家需要加紧药剂量关键问题的相关探讨,提供具有时代性的用药支持,临床医生在开药时应将《药典》作为参考而非硬性标准。医院也应建立中药材规范化标准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在中药饮片的炮制、储存、临床使用上出现错误。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正确认识中药剂量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原因,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必须加大用量的时候,应在药物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考虑病情和《药典》科学增加,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1] 杨琳.经方常用50味药物在《外台秘要》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 姬航宇.基于多层次文献挖掘的经方用量策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