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2014-08-15 00:47熊仕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实训学院

熊仕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会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本次会议是国务院落实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总体部署,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新阶段,对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对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认识

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一是体现“以用立业”的发展导向,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适应性,着力于建设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三是体现“唯才是举”人才观,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一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二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引导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完善资助政策,加强督导评估。

2 为什么要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精神,进一步提高学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能力和水平,院党委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进行了认真研判,今年4月,决定颁布实施《关于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若干意见》(简称质量提升工程),为学院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确定了明确目标任务,提出了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路线图。

新的形势逼着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据统计,2008年是18岁人口的高峰期,2621万人。2013年,是1693 万人。2013 年初中招生是1496 万人。2012年,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是9.3727亿人,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比2012年减少227万人。据专家预测,2017年人口红利结束。人口红利的结束意谓着适龄教育人口的衰减、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意谓着生源缩减和生源结构的变革,必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定走内涵发展道路。

新的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有所作为。继2010年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验收,2011年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国防科工局验收后,湖北省船舶类专业职教品牌、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重大项目先后在学院落户。但是,学院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国家对国家示范校的角色期待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师生员工的期盼推动我们必须有所作为。1984年复校以来,经过30年的建设发展,尤其是2006年以来的改革创新,学院成为高职院校国家队,生动诠释了“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办学宗旨。面对优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内在问题,以及国家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考试模式改革和录取方式变革引发的多样化生源培养等外部变化产生的新问题,需要有新的更大作为。

因此,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是巩固与发展国家示范校等重大项目建设与改革成果的需要,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学院内涵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需要。

3 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思路

3.1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指导思想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必须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要求,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坚持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尊重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职业院校教学规律、职业素养培养规律,培育和发展学院核心竞争力,形成丰富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充满活力的制度框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2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原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教育改革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改革方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能力,职业教育改革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因此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就业导向、坚持协同推进。

坚持立德树人。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提高立德树人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质量提升工程的全领域、全过程。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必须充分认识不同生源的学业基础、性格心理特点,充分尊重不同生源的智能结构和职业倾向,以“合格+特长”为基本导向,实施差异化教育教学,鼓励个性化发展。

坚持就业导向。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必须坚持就业导向,跟踪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生产管理方式变革,分析社会职业类型变化和职业能力要求调整,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坚持协同推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必须充分整合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行业企业、行业院校等资源要素,充分释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等要素活力,协同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路径设计

4.1 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推进三个对接

4.1.1 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要求对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要求对接必须优化专业结构。以教育部高职院校专业目录调整为切入点,按照《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制定实施《学院2014-2020年学院专业设置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以水上装备制造、水上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为特色,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专业为主干、现代制造类、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商品流通类为支撑的专业体系。

推进与国家战略产业对接,必须培育重点专业领域。服务造船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继续加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类专业建设,使之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以海洋工程装备、重大装备制造、微电子技术、物联网为重点方向,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专业建设;以工业产品设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为重点,培育和发展创意类和现代服务类特色专业群;推进品牌专业建设,形成国家、省级、院级三级品牌专业体系。

与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接必须推进专业改造与升级。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以现代技术、管理、服务规范标准(国际、国家、行业、先进企业)为主要内容,以数字化制造与网络化管理为主要方向,以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为试点领域,加大专业改造与升级的力度。

4.1.2 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推进与职业标准对接必须实施课程标准研究与开发。实施质量提升工程要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研究方向,研究开发各类课程标准。以培养公共职业基础素养和衔接专业素养为目标,开展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开发;以培育大专业共享专业基础素养为目标,开发专业基础课程标准;以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为参考、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为重点,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生产工艺和管理规程为重点,开发实训教学课程标准。

推进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对接必须深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结构改革要面向不同生源学业基础和特色发展要求,适应相关产业生产管理技术变革,深化各类课程模块化设计,形成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课程配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各课程形成模块相对独立、组合有序的弹性化结构体系。

推进与职业教育学习模式对接必须优化课程教学组织模式。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完善公共基础课目标教学、模块化教学、俱乐部教学等教学组织模式;继续推进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改革力度;管理类专业课程要大力推进“管理案例”教学改革。

推进与国家课程建设计划对接,建立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院级等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加快现有精品课程转型升级;2020年前,各专业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要全部达到省级共享资源精品课程标准。

推进与学习方式对接,完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推进各类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形成实物、纸质、电子、现场等要素构成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加强各级各类教材建设与管理,以工学结合教材为主要方向,推进教材建设。

4.1.3 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适应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特点,优化海员培训质量体系。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学习主体,因此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选择应该不同于企业产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学院水上专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海事局要求完善海员培训质量体系;按照海员培训质量体系管控模式,在相关专业开展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试点,探索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加强各专业生源结构分析、行业技术与管理标准分析、岗位能力结构分析,梳理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制定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框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规范”,制定实施鼓励不同类型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由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共同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公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体系。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每年编制提交发布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继续深入实施独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改进校本调查;继续探索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不断扩大试点专业范围;启动实施“学院就业质量报告”制度,形成常态化、规范化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体系。

4.2 适应信息化学习要求,推进线下学习与在线学习对接

完善校园网功能,为在线学习提供网络平台支持。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优化校园网结构,丰富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等专题网,推进数字化管理;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网络服务。

加强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为在线学习提供丰富资源内容。加快推进“基于云技术的共享型船舶专业教学资源馆”和“高等职业教育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两个重大项目建设,如期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发挥项目建设成果的示范作用。

加强传统资源转型,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录播教室、计算中心等信息化教学设施的作用,推进微课程及MOOC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传统教学资源的电子化;加强各专业相关课程内容与生产设计软件、管理软件的有机衔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达到50%以上;探索开展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工作。

完善信息化大赛,形成“赛、教、学”互动体制机制。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两级信息化教学大赛,支持教师参加相关行业组织的信息化比赛;建立完善学生参加国家、省级、院级三级技能比赛工作体系,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学”互动的体制机制。

4.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全过程,唱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时代主旋律,实现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的有机统一;结合实施《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不断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学分制,推进素质教育科学化。将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纳入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与完善素质教育学分制,建立素质教育学分与教学学分置换机制;全面落实《学院“十二五”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规划》,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学院特色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素质教育内容、拓宽素质教育活动领域、加强指导服务、增强活动成效;按照《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实施意见》,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成达标中心;大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出台鼓励和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形成技能比赛、科技创新、就业与创业指导、创业实践等模块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在同类院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4 加强人才培养资源条件建设,提高质量提升保障能力

4.4.1 加强教育教学条件建设与升级,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能力

完善实训教学条件,优化实训教学管理。深化“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开放性办学模式改革,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等形态的实训教学资源建设;试行实训教学资源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实训教学成效。

推进实训教学资源的转型升级,促进实训资源数字化。校内实训教学资源建设既要注重现有设备的信息化改造、相关软件系统的升级,又要注重提高新增实训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水平;改建和新建实训教学资源要扩大数字化设备、系统软件装备水平,增强科技开发能力。

加强实训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实训资源功能多样化。加强现有实训教学资源的功能开发,增加实训教学项目,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开发面向企业职工职业发展的培训项目,推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一体化。

4.4.2 加强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团队生产力

服务教职工职业发展,提高聘用管理科学化水平。以服务学院和个人发展为宗旨,以转换用人机制为核心,健全各类人员聘用管理,探索实施专任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形成各级各类人员“基本任务+特定任务”相结合的岗位管理和考核奖惩体系。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实施新进青年教师下实验实训室、进企业锻炼,阶梯性教学能力培训,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帮扶等制度,系统提高各级各类教师执教能力;研究实施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互通置换考核制度,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推进教学名师建设,扩大楚天技能名师覆盖范围,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等三级教学名师队伍体系,培育和发展“教学名师+楚天技能名师”双引领的专业教学团队;对教学团队实施目标考核与动态管理,形成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与发展机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拓宽项目申报渠道,加强规范管理,实施学术失范事件查处制度,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估,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结合学院特点,加强辅导员团队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以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为重点、班主任队伍为基础,加强教育团队建设,探索实施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学业导师”制度。

4.4.3 完善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环境,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

加强设施文化建设,完善校园育人环境。按照“洁、净、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教育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美化与维护;规范完善校园公共设施安全、节能、环保等警示提示语的悬挂、张贴,加强校园广告、主题活动标语的管理,充分发挥校报、校刊、校园网、报栏、文化墙、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科普宣传、公益宣传的作用,营造“整洁、美净、便捷、温馨”的校园育人环境。

深化特色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以学院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为依托,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高雅文化进品牌活动,着力打造具有军工特质、时代特色、校本特点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完善管理服务规程,优化管理与服务育人体系。实践“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管理服务理念,实施学生服务“首问负责制”,优化管理服务工作规程,推进管理服务规程便利化、图表化,将管理服务流程进学生手册、进校园网、进管理服务窗口;实施管理与服务禁语,推广规范文明用语,倡导文明行为规范,完善服务学生诉求的应急响应工作体系,营造“规范、高效、文明、友善”的管理服务环境。

4.4.4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质量提升工程成果的引领辐射作用

树立社会资本运营理念,为协同育人构建社会资源平台。树立社会资本运营理念,充分发挥全国船舶行指委、省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省焊接职教集团等学院主导的社会组织平台作用,积极参与教育部其他行(专)指委、全国和区域行业协会与学会活动,争取主导筹建湖北省相关行指委,使之成为质量提升工程的社会资源平台、成果展示平台。

培育发展质量工程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建设、总结、应用、推广”同步的原则,通过“建设总结—校内应用—区域推广—全国示范”的步骤,培育发展一批系统化高水平质量提升工程成果。

5 加强学院软实力建设,提升学院整体形象营销水平

加强学院软实力组织与项目建设,培育学院软实力。成立学院软实力研究院,开展高职院校软实力战略研究,制定实施“学院软实力建设实施方案”,传播学院硬实力,培育发展软实力。

实施“形象工程”建设,促进硬实力与软实力互动发展。以高职院校“国家队”、军工文化传承基地等为重点方向,制定实施学院整体形象营销实施方案,实施“形象工程”建设;以职业形象为切入点,研究分析各群体形象特征,实施群体形象塑造活动;完善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学院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与发布制度,推进学院社会责任形象塑造的常态化;研究制定多媒体立体宣传体系,形成学院整体形象营销格局;根据各级各类活动主题和受众特点,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推介学院改革发展建设成果;系统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实训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