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安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 30050)
2014年2 月26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1],“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再次职业教育的重要议题。
在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起步阶段,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历史演变,尤其是影响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走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变革,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借鉴价值。
巴洛夫(Thomas Balogh)是英国经济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银行教育专家,其“人力规划论”与“人才储备论”对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巴洛夫职业教育思想的社会基础包括以“发展经济学”与“人力资本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家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方面打败了以德、意、日为轴心的法西斯主义,一方面推动了世界范围的殖民体系的解体,产生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经济体制。“无论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还是民族独立国家,由于它们都是在不发达地区获得解放,取得独立,都共同面临着一个发展问题,因此统称发展中国家”[2],于是,以前身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
早期实行市场经济的民族独立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与非洲国家,按照古典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实行市场化模式,走过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发展的十年”,在经历了“市场失败”后,争相推行计划化,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3]。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鉴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与新民族独立国家近20年形成的依附性发展教训,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的核心观点是,特别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转型以及计划化等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4]。
同时,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联邦德国、日本在战败后15年的迅速崛起,瑞士的等资源匮乏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传统国际贸易模式对美国分析的失灵等经济现象的分析,形成了由美国经济学家明塞尔首次提出,舒尔茨、贝克等完善的“人力资本理论”[5],共同构成了巴洛夫职业教育思想的社会基础。
依据“发展经济学”与“人力资本论”关于国家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的分析,以及巴洛夫对非洲相关国家独立以来的发展样本分析,巴洛夫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1)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质是推进国家工业化;(2)后发国家的工业化需要国家制定并组织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3)实施发展规划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
根据上述观点,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是,(1)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可以对各级各类人才进行有效预测;(2)根据预测政府重点投资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同时推进普通学校教育的职业化课程改革,对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人才储备”。
符合主流经济学与社会发展理论的巴洛夫职业教育观点,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在相关国际组织的指导与相关专项资助计划引导下,以非洲为重点的发展中国家逐步形成了以“人才储备”的政策基础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1)基于政府规划需求的人才供给驱动;(2)政府为主的投资体制;(3)学校本位职业教育主体结构与普通教育职业化课程改革。
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的社会基础有三个方面。一是由巴洛夫倡导、国际组织支持、非洲国家实施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失效;二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三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倒逼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早在1965年,福斯特基于加纳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发表了《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的谬误》[6]一文。福斯特在该文及后续论文,延续了25 年之久的论战。通过对以巴洛夫为代表的主流派职业教育观点的论战,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建构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其中许多观点成了当今世界银行指导各国职教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的核心。
福斯特论战的思想基础是兴起于20世纪初期,形成于20 世纪七十年代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而不仅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因此,支持自由巿场经济,个人理性选择,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
而197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1974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开始不断降低,其中美国为-1.75%,日本为-3.25%,产生了高失业率,引发了对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成效的质疑,引起了发达国家发展方式转型,职业教育的重点向高职教育转变。
依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观点、非洲“职业学校的谬误”分析、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重点变化的分析,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1)职业教育必须以实际的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基于简单预测的“人力规划”不能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依据;(2)职业学校固有且自身又难以克服的缺陷,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最终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3)普通教育体系职业化课程既不能决定学生的职业志愿,更不能解决失业问题[7]。
根据上述观点,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是,(1)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性工作是以市场的方式发展经济,培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2)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强化普通基础教育、重点发展非正规的在职培训,职业培训的主体是企业;(3)职业学校教育要走产学结合道路。
随着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深入与实践探索的推进,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福斯特的职业教育观点与政策建议获得越来越多的专家的支持,如英国教育专家M.布劳格[8]、美国学者G.萨卡罗波洛斯[9];同时,战后经济发展成功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新加坡、韩国,它们成功的教育与经济发展战略也证明了福斯特职业教育观点的正确性。
越来越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的出现,在不断证明福斯特职业教育观点的同时,也在丰富着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内涵,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转变,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并实施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政策,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20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生一系列重大转型,其主要特征是:(1)基于政府规划需求的供给驱动向基于社会需求的需求驱动转变;(2)政府为主的投资体制向政府引导的多元投资转变;(3)学校本位职业教育主体结构向“学校+企业+社会”多元主体结构转变;(4)职业教育的重心有初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化课程向基于义务教育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由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战时供给制共同形成的计划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的社会特征。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战争创伤,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与行政管理体制,促进了包括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发展。同时对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弊端日趋显现,到七十年代末呈现全面僵化。其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一批“转型国家”。仅就经济体制转型而论,到九十年代中期,经济体制转型国家也加入到探索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行列。
至此,除极少数国家外,无论是社会主义的转型国家,还是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均呈现“福斯特主义”化。
“福斯特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与发展政策的共同特征是:(1)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的基本道路是工业化;(2)推进工业化的动力是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3)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是科技、基础在于建立包括职业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4)发展职业教育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5)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定向是面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知识、技术、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以美国微软公司为代表的知识资本迅速壮大,产生了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教育的职能与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在产业结构方面,一方面,电子贸易、网络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型产业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农业等传统产业将越来越信息化、知识化。同时,知识更新的加快使终生学习成为必要。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职业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教育教学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引起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的高度关注,构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回顾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历史变革,对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如下几点启示。
(1)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是历史的产物。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受发达国家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取决于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体制,以及由此决定的教育水平与教育体制。
(2)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贡献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3)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作为经济社会后发国家,职业教育具有推进经济现代化、反贫困、促和谐等多重任务,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同时,进行适度的超前规划,兼顾效率与公平。
(4)发展中国家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在服务产业体系、立足国家国民教育体系、适应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框架下对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进行整体设计,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战略实施系统推进。
1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2-27
2 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8:5,18
3 杰拉尔德.迈耶等编,谭崇台等译.发展经济学的先驱[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10:1
4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4
5 P.J.Foster.The Vocational School Fallacy in Development Planning[A].C.A.Anderson and M.J.Bowman.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Chicago:Aldine,1965.153-154.
6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41~244,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