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2014-08-15 00:50冯大彪
语文学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教育者马克思主义

○冯大彪

(内蒙古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0140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切实提高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有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有利于抵御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从宏观来看,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关键还在于思政课教师本身。思政课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增强教学实效性。

一、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增强理论魅力

高校思政课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如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趣味性,经常通过野史和趣闻轶事来博得学生们的欢笑,那么,学生们笑过之后,可能一无所获。教师应该自觉地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来增强思政课的理论魅力。

(一)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能深化教育者对教材的理解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全国统一的,各个高校不能擅自选用其他教材。这说明,讲授这门课,就不能像讲其他专业课那样有太多的随意性。教师一定要把教材的理论与观点讲深、讲透、讲好。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仅仅阅读教材还远远不够。因为教材是简明扼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高度概括。所以,广泛而深入地阅读原著,才能从根源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来龙去脉。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思政课教师应该着重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又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思政课教师应该着重研读《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及时关注和研究近年来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发布的重要文件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撰写的文章。通过阅读与各门高校思政理论课直接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可以深化教师对教材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二)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能优化教育者的知识结构

知识与知识之间,大致有三种逻辑关系,即上位关系、同位关系和下位关系。通常来讲,概括程度相对较高的知识往往在知识结构中居于上位,概括程度相对较低的知识往往居于下位,而那些彼此之间没有从属关系的知识往往居于同位。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绪论或第一章在各章之中往往居于上位,其他各章往往处于同位,各章之内的知识比较简明。如果思政课教师没有广泛而深入地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那么他们的知识结构就容易形成简单的类目,缺少具体内容的支撑。这种不良的知识结构既不利于正确理解教材的核心观点,又不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总结和概括。而高效率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往往能够通过上位、同位和下位这三种关系把各种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不良的知识结构往往是杂乱无章、毫无条理的。学习者若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往往能够由博返约、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而若拥有不良的知识结构则往往是管窥蠡测、一叶障目和按图索骥。一般来讲,人类的认识通常要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只有抽象而缺少具体,就不能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只有具体而没有抽象,就不能高屋建瓴、提纲挈领。思政课教师应该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三)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能坚定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如果某些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持有异议甚至是否定的态度,那么,他们的教学就不可能鞭辟入里、引人入胜,受教育者也很难通过教育者的教学理解、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量地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俗话讲,“知之深,则爱之切。爱之切,则知之深”。思政课教师应该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研究,弄清楚每一理论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具体观点和意义价值。只有如此,才不容易使自己的立场左右摇摆、随波逐流。通过观摩和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国内思政课的教学名师经常在他们的教学中引经据典,理直气壮地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他们讲的课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可见,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是化解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批判反动社会思潮,回应现实问题

中国人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和真理,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然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证实。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应该通过教学巩固和强化这一原则。

(一)批判反动社会思潮,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就企图通过思想渗透和分化瓦解这两种途径对社会主义国家展开“和平演变”。[1]不管是福山提出来的“历史终结论”,还是约瑟夫·耐倡导的“软实力”,都是妄图通过输出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使社会主义国家不知不觉地发生“颜色革命”。新世纪新阶段,在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之下,国内形成了多种社会思潮。在这些社会思潮之中,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力较大,它们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思政课教师必须对其展开批判。

西方倡导的普世价值,实际上是西方少数统治者的价值,根本谈不上普世。西方国家常常高举“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帜,肆意地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他们带给伊拉克的是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灾难,而不是他们所谓的人权。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倡导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作为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它已经对我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拉美经济危机”、苏联“休克疗法”的失败和美国的“次贷经济危机”,充分地说明新自由主义并不是济世良方。民主社会主义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它否定公有制,倡导高福利和高税收,这只是一种改良的资本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打着“反思历史”和“重写历史”的旗号,否定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伟大革命,贬损和丑化中国革命的领袖,宣扬“告别革命论”。历史虚无主义严重背离了历史的真相。这些社会思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所讲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其予以批判,以正视听。

(二)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应该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知之甚少,那么,教师讲授的新知识就不能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思政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微博、微信和易信等自媒体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实际上,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是比较关注的。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偏见,往往成为制约他们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障碍。教育者应该根据受教育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予以回应。回应现实问题,应该对现实问题有深入研究。近年来,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出版了一系列回应社会现实问题的读物。如《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回答》、《划清“四个重大界线”学习读本》、《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辩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齐心看理性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和《改革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4》。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地研读这些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思政课教师不应该坐而论道,而应正确地解读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热点问题,阐明我国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帮助学生消除各种偏见,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而增强思政课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三、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涌现出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和慕课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曾在一部分学校试行过,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教无定法”,对于具体的高校和具体的教育者而言,不应该盲目地效仿和学习,而应该因地制宜。

(一)根据师资队伍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师资情况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师资情况大致可以从学历、专业、研究专长、职称、人数和年龄这几个角度来分析。如果某一教学团队的学历较高、职称结构合理、各个教师之间的专业和专长互补、人数充足,那么这个教学团队就比较适合采用专题教学。每一个教育者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各个教育者的亮点汇集起来呈现给学生,既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又能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某一个教学团队的师资中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数极少、同质性较高,互补性不强,而且人数不多,那么,开展专题教学就不能充分发挥每个教育者的特长,反而限制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这不利于年轻教育者的进步与发展,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选择教育方法不能忽视师资情况。

(二)根据实践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近年来,实践教学在全国应用较为广泛。但不应该盲目效仿,因为各个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差距较大,这就意味着每一所大学开展的实践教学应该因地制宜。对于那些实践教学条件较好的高校来说,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就有很多选择。比如,可以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和与课程相关的博物馆、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但对于那些办学条件不是十分优越的高校来说,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就相对少一些。不过,可以通过观看《复兴之路》和《国情备忘录》等影像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和公益劳动等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归宿,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但开展实践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质量。

(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决定教学内容。对于那些非常抽象而且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通过生动而具体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通常来讲,知识的概括程度越高,学习起来难度越大。案例通常是理解抽象知识的基础。但只有案例还不够。因为抽象的理论往往是对若干具体案例的总结与概括。如果只是列举案例,不能对其进行有力的分析、比较、综合和论证,那么就很难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案例教学要恰当地应用。对于那些学生比较关注,而且有一定争议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来深化学生的认识。对于那些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而又亟待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展开。总而言之,教学方法只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

(四)根据学生水平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不能脱离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通常来讲,教学需要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也就说,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要高于受教育者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在教育者的帮助之下,通过受教育者的努力能够达到这种教育要求。如果教育要求过高或者是过低,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近年来兴起的“慕课”,应该考虑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慕课”能否实现因材施教,能否确保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会不会使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会不会使大部分高校丧失独立性和特色,会不会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受制于西方,这些问题都需要冷静反思和认真对待。面对新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应该勇敢面对和谨慎尝试,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但根本的原则不能舍弃,那就是,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有那些能够创造“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容易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反之,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总之,教育者只有恰当而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巩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成果,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冯大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6).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教育者马克思主义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