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主人

2014-08-15 00:50夏爱萍
语文学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语感荷花教学

○夏爱萍

(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江苏 扬州225009)

一、揣摩比较,触发语感

揣摩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尝,进行透彻理解,挖掘其隐含意义,感受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触发学生的语感,使其达到领悟的境界。

如《荷花》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冒”是个表示动作的词之后,我就启发学生讨论不用“冒”还可以用什么字,然后通过与“长”、“钻”等字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用“长”、“钻”等字不如“冒”生动形象。由于学生领会了“冒”的语感,从而知道了白荷花是使劲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长出来的。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燕子》“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一句中“痕”字时,引导学生通过与“根”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一个“痕”字,把处于高远处的电线只能隐约可见的特点极准确地表达出来,与后面写“燕子”成了“小黑点”珠联璧合,产生了朦胧美。通过对“痕”的揣摩,使学生懂得了如何用最贴切的词语准确地表情达意。

二、体验感悟,激活语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训练学生的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而在语文教材中,有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感悟,才能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调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语言文字,激活学生的语感。

如《赶海》中“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句中的“闹”就充满了生活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因为什么事跟父母长辈闹过?是怎么闹的?”学生众说纷纭,谈了很多。接着又问:“文中的‘我’是怎么闹的,‘我’闹的时候会说些什么话,会做些什么动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学生的形象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活跃兴奋起来,跃跃欲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会唤起沉睡的表象,使“我”跟舅舅闹的场面在自己的脑海中充分展现出来。

又如,《赶海》这课中“抓蟹、捉虾”的场面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演助学”的方法,先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忆自己在池塘里捞鱼摸虾的情景,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把文中有趣的情景演一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朗读吟诵,强化语感

“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理解。”(费尔巴哈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名家名言。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它作为语感训练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有表情、有节奏地反复诵读,在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入境又入情,在读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引发学生的语感,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

如我在指导读《花瓣飘香》中小女孩的答话时,先凭借学生初读时的整体印象,强调咀词嚼句,做到“入境始与亲”,学生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产生了真切的感受,增强了感染力。小女孩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怦然心动。然后通过多种读书方式(分角色读书等),使词、物、情融为一体,让学生立体化地内化语言。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淳朴的亲情。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向学生展示了小女孩金子般美好的心灵,情真意切,分外感人。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诗词或抒情的文章,我则要求学生满怀深情地反复朗读,一直到会背诵为止,并能牢记于心。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到了文中表达的美味,身临其境,达到了理解的程度。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而且可以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强文字鉴赏力,更能强化学生的语感。

四、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在阅读审美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以文中的形象因素为媒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想象和补充,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读说写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获得美的感染,达到美的升华,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如学完《荷花》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思考:“让咱们再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津津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我鼓励学生用“荷花, !”这样的句式自由发言。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荷花,你的清香是那么迷人,你的形状是那么美丽,你的姿势是那么动人!”有的说:“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与你天天做伴!”还有的说:“……”通过几分钟的发散思维,积极体验,学生对艺术美进行了思维再创造,使艺术美达到了升华,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熟悉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发现自己已往所学的知识满足不了新文本的阅读,这正是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即所谓的教学最佳期。此时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维持学生的这种兴奋。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给学生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学生对已知的知识充满自豪,对未知的知识充满渴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跳一跳”这个过程?笔者认为有如下三种方式:

1.对简单的字词理解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加以解决,对文意的理解可以借助课后习题、练习册上的习题加以补充。

2.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完成原有知识的整合。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应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之间通过互帮互助完成对新文本的第一次探讨。

3.当前两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教师应托出自己储备的知识,随时等待学生的提问。待学生储备了足够的知识量,打开思路,思考作品的文风文思,并加以创新升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语感是着眼于学生对语文的实践领悟和个体经验的感悟创造,是学生创造性地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的途径之一。我想:只要教师坚持努力下去,学生是不难做到“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志趣的”。(叶圣陶语)

[1]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语感荷花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荷花
夏天的荷花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