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语文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14-08-15 00:51曹卫锋
语文天地 2014年30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导语课外阅读

曹卫锋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施行题海战的教学方式,似乎这样,老师才能放心,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际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传统的做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展现个性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一、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说:“在前段时间我们到过济南浏览了泉城,知道在著名的泉水,接着又到了四川的九寨沟,我们知道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出国去,到欧洲的荷兰去旅游一番。那么荷兰的自然风光如何?有什么特点?请大家阅读课文。”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三年级时,我则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长期训练,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

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思想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教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400 万字。所以,我们要强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小学时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感。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辨别鉴赏能力,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学会学习、学做真人,提高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未来生活奠定厚实的基础,同时为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导语课外阅读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导语
阳光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