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梅
(敦化市第三幼儿园,吉林 敦化 133700)
区域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精心策划、组织各种专门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游戏,在宽松活跃的氛围下实现对幼儿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它作为主题背景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功不可没,因此,对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要求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统一主题的原则,如在对幼儿进行《冬天的雪》的教学过程中区域活动的设置应该全部是与冬天或者雪相关的内容,不能出现其他元素否则会造成幼儿认知上的混乱。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区域教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具体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由于对主题背景、区域活动等的认识不足而造成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活动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关主题背景下 幼儿园区域活动认识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对有的教师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教师而言主题背景、区域活动都是可有可无的,他们认为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已经足够,再加入其他方法只会导致教学活动环节和内容上的混乱。第二有些教师看到了区域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把区域活动和普通的课外活动相提并论,没有创设适合主题目标的、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各个相关的活动区域。第三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疏于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过程的巡视指导,在区域活动结束时,交流评价不够深入、具体或缺少有效的交流评价。
对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来说师资力量都是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幼儿教师大都是非专业院校毕业,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培训,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不足是造成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根源所在。这突出表现在 区域活动创设的环节中,对区域的创设过于情绪化,不能实现对教室活动空间的科学合理利用,忽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经常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在区域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采取“放羊”的态度,对幼儿的活动过程观察不仔细,缺乏对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的相应指导。
就幼儿来说他们对事物的优劣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潜意识中他们把老师当做榜样,把老师说的话当做真理,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朝老师喜欢的方向努力,这也是鼓励式教学发起的原因所在。然而在当前阶段的区域活动中,有的教师对幼儿活动只做很简短的评价甚至不评价,即使评价也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完全不考虑幼儿的感受,有时甚至会对表现不好的幼儿进行批评,导致幼儿的积极性下降。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对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对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改进工作势在必行,具体的改进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社会对有能力、有创新性人才的急切需求,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对人才的培养机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应着重体现在对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重视与应用。其次,幼儿园应该加大对区域活动的宣传,使更多的老师对区域活动的本质、目的、意义等方面有深刻的认识,并明确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定位,以便于教师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
良好的教学技能是实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幼儿园要对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做定期的培训。幼儿园可以结合《指南》的学习,使教师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以理论作支撑,通过开展区域创设评比、现场观摩研讨、区域活动质量评估等活动,让教师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老师还要自觉地学习幼儿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幼儿的接受心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把教学技能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作为教师评价、奖励的重要标准。
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知识、习得技能的载体。教师要依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使操作材料有效地为完成教育目标服务。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可以渗透在所投放材料中,蕴含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使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便可以习得知识,获得某方面能力的发展。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投多玩,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活动的质量,但并非材料投放越多越好,过多过繁杂的材料投放,尽管吸引幼儿,但也容易造成幼儿不能专注于活动。因此,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应在投放之前,全面了解幼儿,选择适合幼儿近期发展的活动材料,认真分析材料的层次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考虑是否需要增减层次;同时,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充分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体现材料的多角度、多层面,尽可能地考虑幼儿的发展程度。另外,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探索性,必须使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他们积极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还要注意区域之间材料的整合,充分体现各个区域活动材料间的互动,有效达成预设的教育目标。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应适时进行有实效的指导,引导幼儿逐步深入地探索,指导应全面具体,具有引领性。幼儿即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果完成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全过程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地调整活动目标或随机生成新目标,幼儿兴趣如何,幼儿参与情况,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幼儿认知水平情况,幼儿间互动情况,幼儿在中区域规则遵守情况,这些都作为教师关注与指导的重点。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有益的指导,这种指导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的教师指导是说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老师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幼儿的需要和不足之处加以指导;间接的指导指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放材料、口头讲述等方式,实现幼儿知识和经验方面的积累。其次,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在不同方面展示出自己的长处,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评价机制。活动结束时,教师应组织幼儿集中或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交流活动的“成果”,分享经验,分享交流作为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享交流活动,既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次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又能让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地展现自我,激起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分享交流中,幼儿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吸收内化,并将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使幼儿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也可以通过分享交流了解幼儿在动作、思维、语言表达、交往合作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以便适时指导。分享交流的方式既可以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分享。交流的方式即可以采取小组型、集体型,也可以是小范围的,即在操作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可以让幼儿随时展开讨论。也就是说,分享交流应贯穿区域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应通过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发掘幼儿的不同优势,并给予适时的鼓励,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学工作是教育行业中的最基础的环节,它为幼儿后续 的学习奠定基础,对幼儿学习习惯、学习自信心、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引入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教学活动,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幼儿玩中学的年龄特点,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区域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教学活动的研究,希望能为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 刘建枫.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1(8).
[2] 陈莉雅.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创设的实践探索[J].山东教育(幼教刊),2011(5).
[3] 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5).
[4] 王荔芳.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之实践[J].快乐阅读,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