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教学一例贯通情境的运用 ——以《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一课教学为例

2014-08-15 00:46刘思宁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刘思宁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爱因斯坦说过: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不会有创造和发现。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一例贯通的教学情境也是一样,要求我们创造性地引入一个问题情境并贯穿课堂始终。

所谓一例贯通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个情境案例贯通于整节课常中,并结合这个情境案例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学习,生成知识,完成课程教学要求。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一例贯通情境教学,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整节课只引入了一个情境,通过情境的演变,就把整节课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融入情境中,使课堂仿佛进入一个的故事或者戏剧的开演之中,原本枯燥抽象的哲学知识变得鲜活、形象起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政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政治学习的价值,就好比熬一锅美味的浓汤,再把学生无法下咽的药材融入汤中,使学生在享受浓汤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其中的营养吸收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师生共同研读课本教材、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灵活运用视频、图片、实物等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极大地激活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氛围,但使用时也要注意避免在情境创设中走入了误区,避免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低效果,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立足贵精不贵多的原则精心选取材料,课堂教学设置问题是围绕情境与教学内容多角度深挖材料,不但有助于对情境材料的解释与分析,还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

为此,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一课教学中,笔者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情况,有目的地结合全球关注的“气候变化”的情境事例创设了问题进行探究,寓哲学知识于身边的事例情境中组织教学。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相结合在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好情境探究材料

在教学中,情境材料只是手段,只是辅助,要为教学内容和达成目标生成知识服务。所以,创设情境时先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根据教材要求和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如果在不清楚教材要求和内容的情况下,随意且过多的创 设情境,离题万里,有可能导致情境与教材联系不紧密,丧失其教育作用,影响教学效果。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中情境材料的选取同样也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生活化的情境比较真实,学生有话可说,也乐于参与。为此,这堂课中教师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如,“地球变暖及全球气候大会”的三段视频材料。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情境材料也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是一个材料尽量多角度地去运用,紧扣教学重点。在本节课,为在生活中更好地落实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探究问题围绕“气候变化”设计,对一个事例进行了多角度的剖析,探究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交流、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既了解巩固了知识,同时在交流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能力;一方面也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2.设置好情境探究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良好的问题情境结合精选的情境事例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了解情境,不是只在乎它表面的光彩。例如,在引出“联系观”之前,教师准备了“地球在变暖”的视频材料,但在播放之前,先抛出问题“视频反映了什么现象?”,学生在这样的疑惑中观看视频,在对视频进行分析时又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的活动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恰好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的知识点;结合结论接着提出“视频中又体现了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呢?”结合问题进行递进的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为教学内容而服务。问题情境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在此基础上,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突破教学难点。

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应有全局观念,目光应辐射到全体学生,尽量使得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问题情境的生成中来。教师在问题情境的生成过程中,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例如,在运用所学分析“科学发展观和“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的哲学依据是什么?”时,学生在分析探究前,教师就需要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涵是什么、其确立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及理解它们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作用等等。只有明确理解这些之后,学生才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说明“我的环境我改善:我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把政治课的知识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真正的实现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是有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育能否成功,关键要看结合情境教师创设的问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而情境创设是课堂学生生成知识的关键。情境创设,方法多种,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创设情境和问题,要以学生为本,有明确的目的,有序的过程,有效的手段,情境才能起到激趣、生疑、引思之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生成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结合情境与探究问题注重课堂互动

教和学是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 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我们应该守住教学中永远不变的东西:真正的爱学生,真正的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的发展。再三回顾本课发现,一方面,结合情境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中,做到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运用知识,再由教师去补充完善,这之中学生在获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活动,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首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鼓励学生与教师就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结论,适当给予指导;然后,对于阐述时根据不足的,或者回答不完整的,可以采用追问的方法,或者反问,或者提示,尽量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例如,在学生归纳“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时,学生直接回答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那么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启发学生运用“联系、发展和矛盾观点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得出这一结论。笔者发现本节课学生的发言有许多非常精彩的地方,借助学生的兴奋点和高昂的参与热情教师如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适时的引导,效果会更好,且在此过程中师生都能得到发展和启迪,有效教学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当然,并非每节课堂都适合设置一例贯通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对各种情境教学的有益探索,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生成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陆雪华. 问题情境与智慧生成[J]. 科教新时代, 2013(5).

[2]《高中政治课堂“一例贯通”的情境设置案例分析》[EB/OL] http://gzzz.dgjyw.com/jsjy/Show Article.asp?ArticleID=2844

[3] 韩震主编.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