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行为 激发积极情感

2014-08-15 00:51孙志云
语文天地 2014年36期
关键词:公仪熏陶大树

孙志云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切实地感受到优化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情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有认识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上的相互交流。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都伴随着情感现象。

一、联系实际,创新课堂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语文性,特别要突出课堂特点,使一课一得或多得,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在课堂、语文能力发展在课堂、语文方法应用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课堂。

在批阅作文时,常常发现有些常用的同音字。例如“捡”与“拣”、“向”与“像”等用法易混淆,如何让学生有效区别它们,我发现利用方言在发音上相互之间的不同,用方言讲解更易辨别。于是我打破常规设计,一改往常单纯在偏旁、用法上比较进而让学生进行区别的模式,决定用方言区别同音字。因为平时上课都用普通话,忽然用方言让学生辨别读音、用法,学生感到新奇,又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实践证明他们既快又牢地掌握了这些字的用法和区别。

二、挖掘教材,注重情感熏陶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显性和隐性的差别,要设法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尝试着挖掘教材,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加强情感和美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熏陶感染,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在教《做一片美的叶子》时,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到叶子的外形美和内在美,明白了叶子和大树的关系,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如果我们班级是一棵大树,那树上的叶子指谁?如果我们学校是一棵大树,那树上的叶子又指谁?”学生由此理解了“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多很美”的内涵,每一片叶子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一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者、奉献着。让学生都来做一片美的叶子,让大树更加茁壮、苍翠,也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课堂意外情况发生了,突然有一小男生开始呕吐,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拿拖把、抢笤帚、掏面纸、忙安慰,虽然课堂秩序暂时有些混乱,但“一片片青翠欲滴的叶子”让此时的教室充满温馨,魅力无比。成功的情感熏陶艺术,要比教师千百遍地讲语文学习如何重要的道理好得多,因为一旦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在他的心灵深处把学习语文重要的道理化成高尚的情感,上升为一种意志和习惯,就会一生受益。

三、尊重差异,养创新精神

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在教学前,我布置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排练课本剧,课堂上要进行表演,一提到要排演课本剧,学生兴奋不已,个个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心理学家孟昭兰指出:“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通过编排课本剧来让学生体会、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格,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感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能力,培养孩子自主设计道具的动手以及团结合作的协调能力。

四、积极评价,激发内在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回答问题是因为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成功,怕出错被同学们笑话。其实,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也是让他们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因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

我在课堂上,凭我的观察和学生的表现,我鼓励不太说话的学生认真地读课文,然后加以表扬;让比较内向的学生回答讨论的题目,并加以肯定性的评价;激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继续探索,加以赞许的表扬,效果都很明显。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学生适当地给以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学生都比较积极,也很乐意参与回答。因此,积极性评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总之,教师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公仪熏陶大树
用艺术熏陶家风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大树的日常
风清气正过春节
大树
公仪休:受贿是不合算的
大树的梦
公仪休不收鱼
公仪休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