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学生作文排“忧”解“难”

2014-08-15 00:51喻德萍
语文天地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外书写作文读书

喻德萍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困难是写作文。每次写作文,从这些学生的脸上看到的不是快乐,而是厌倦的表情。

经过长期观察了解,我发现这些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型。这类学生心中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抓耳挠腮半天,仍不能将心中的想法付诸笔端。即使写出来也就只有那么几行,寥寥数语,匆匆结束。每次写作文都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一种是白水做饭——无米可炊型。这类学生每次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绞尽脑汁硬凑字数,作文内容净是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这些学生的作文之苦可想而知。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那么,语文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如何为学生作文排“忧”解“难”,让学生作文“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下面我就这两种类型进行成因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解决措施。

类型一: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型

成因分析

这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每天坚持读课外书的习惯。有些学生除了读老师发的语文课本,几乎一本课外书也没读过。因为看的书少,积累在大脑中的语言材料比较少,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每到写作文时,就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想法。

解决措施

1.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认为:“要写好作文,必须大量阅读。”是啊,大量的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厚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表达心中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好课外书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因为小学阶段,兴趣是激发学习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便会乐此不彼,情趣盎然。

第一,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亲其师,信其道。我平时在班上经常拿着适合小学生读的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并且把书中有趣的地方与学生一起分享讨论。一段时间后,就发现班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在读着这本书。

第二,利用表扬的魔力。自习课上,我看见有的学生做完作业主动看书的,我就抓住教育的契机,在班上将这一“闪光点”无限放大,“大家瞧,某某多爱读书呀!作业一做完,他就抓紧时间拿起课外书读了起来。相信好的读书习惯会使他越来越出色!”此言一出,被表扬的学生得到激励,其他学生则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增强了读书的意识。

第三,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师要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同学们开展读书交流会,评选读书“小明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学生对读书有了兴趣后,我又着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第一,摘录好词佳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抄本,每次读书时都把摘抄本放在一边,遇到好词佳句就及时摘抄下来。我有时在语文课上也向学生渗透读书的方法。如学习《狐狸和蝉》一文时,我让学生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生轻易地找出了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话:“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在此基础上,我这样引导学生:“《伊索寓言》中很多故事的结尾都有这样富有哲理的、耐人寻味的话语。同学们今后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如果能将这些话语摘抄写下来,反复读读品味,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更多生活处世的智慧。”

第二,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精读的评价时强调: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这就要求在读书的时候应予以关注和强调。由此我告诉学生,读书时不能仅仅关注书中描写的精彩情节,还要留意书中写得好的地方,揣摩别人是怎样描述一样事物或一件事。轮到自己写的时候就有方法可借鉴,不会出现老鼠搬鸭蛋——无从下手的现象。

第三,边读边思考。我鼓励学生读完一本书,可回忆回忆书中的内容,联系自身的实际写写读后感。在读自己的书时,可边读边在书上写写自己的体会。哪怕是片言只语,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就行。学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读书效果也比以前明显多了。

3.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后,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机会。因为在运用表达中学生会把储存在自己脑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

第一,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写话训练。如学习《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先理清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然后体会作者按方位顺序介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卧室”或“我们的校园”。学生通过写一写,既掌握了“方位顺序”,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开展“小小新闻发布会”。我让学生每天举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到讲台前讲讲最近的新闻,可以是电视上看到的、报纸上读到的,也可以是邻里乡间、校园里发生的。起初学生语言不连贯结结巴巴,小脸也紧张得通红。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变得大胆自信,语言表达能力也明显有了进步。

第三,组织各种比赛。诗歌朗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等比赛活动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充分准备,积极参加比赛,平时积累的语言在参与这些比赛的过程中富有了生命活力。

类型二:白水做饭——无米可炊型

成因分析

这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留意观察生活的习惯。许多丰富的生活体验只是从眼前一晃而过,由于没有留意观察积累,时间一长,大多都模糊了。等到要作文的时候,就“无米可炊”了。

解决措施

1.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每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写成日记。这样,既锻炼了笔头的功夫,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第一,关注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可让学生写写同学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一些纠纷,表达自己学习有进步的喜悦或失败之后的沮丧,描绘课间玩的游戏等。

第二,关注家庭生活。可写写一家人之间互相体贴关怀的事情或家中的新变化。我班都是农村学生。我还引导学生观察家中养的一些家禽、牲畜的生长变化,写成观察日记;农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大人收、种庄稼的忙碌的情景,写成日记。

第三,关注社会生活。可记录身边的人、事或发生的现象,也可根据报纸或电视上报道的事情写写自己的看法。第四,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如太阳的升起或落下、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潮水的涨落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为作文创造写作素材

第一,增强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有顺序的观察。如春天,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寻找春天的足迹。学生走在村庄里看到家家户户门前的银杏树绿了。我让学生停下来仔细观察,有的说:“银杏树像撑开的绿色大伞。”有的说:“银杏树叶像伸出了一只只碧绿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们春天的消息。”来到小河边,学生看到河边芦苇绿了,我就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闻一闻,并摘下叶子做成口哨吹一吹,学生兴奋极了。来到田野里,学生走在田埂上,看到成片的金黄的油菜花,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花的海洋。有的学生看到路边的野花开了,五颜六色,很好看,就摘下来做成了美丽的花环戴在头上。经过一番仔细观察,我让学生再拿起笔来描绘春天,学生不再是闭门造车,笔下的春天五彩缤纷,充满情趣。

第二,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作文的兴趣。如元旦节,我发动全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开展了“庆元旦”活动。由于有了活动体验,学生表达欲望被激发,有的记录的是活动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有的写下了自己的点滴感悟,有的表达了对别人的建议,还有的总结了这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学生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写出的作文也充满了灵气。

第三,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实践出真知。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为积累写作素材而进行适当的生活实践。如,妇女节到了,我让学生为妈妈洗一次脚。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妈妈每天既要上班,又要做家务,真辛苦!我要多干家务活,减轻妈妈的负担,报答妈妈对我的爱”;端午节来临,我让学生回家学包粽子,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困难“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有的学生体验到的是成功的欢乐“看着自己包的粽子,我觉得不断努力,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学生在亲自实践的基础上写作文就富有了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难,难点在于我们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寻找出破解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找准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巧为学生作文排“忧”解“难”,学生会越来越乐于写作。

猜你喜欢
课外书写作文读书
爱看课外书的我
写作文的烦恼
我爱读书
课外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写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