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李宏大
中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为基本目标,以工作与学习的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的密切配合、校内与校外的有机互动为基本特征,教育主体从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转向学校、合作企业、用人单位等共同合作参与的多元主体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能够有效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接受的是传统的学科教育,缺乏专业素养、企业实践和技能训练,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无法适应当前“教学做一体”、“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等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中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是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尽快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根据每名专业教师的自身情况及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与计划,以及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有关制度和实施办法,将教师培养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
目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中职学校中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顶岗生产实践,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场所难以保证。而且多数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匮乏,多是从文化理论课教师转行而来,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缺乏到生产一线锻炼和提高的时间与机会。学校应拓宽培训渠道,为专业教师营造实践的机会与场所。
一是学校专业教师进企业。采取专业教师下企业轮训制度,每学期安排不同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可以带着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中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二是企业技术人员进学校。聘请企业高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实践,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对学校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
三是拓宽校外培训。积极为专业教师创造参加“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项目的机会与条件,我校有95%的专业教师参加了省级以上培训,在汽车维修一个专业就先后派出六人次到外省市参加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他们在学习期间都进入工厂进行生产实践,大大增长了专业实践知识与技能。
四是做实校内培训。目前,专业教师培训多采取授课式,教学方法陈旧,授课内容脱离专业教师的实际需要。要积极探索校内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改变以往统一式的培训模式。要注重专业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充分体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差异性;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教学研讨、岗位练兵、操作比武等多种教学活动,为教师创设展示、交流、锻炼和提升的平台。校内培训要对教师进行知识更新、教学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提高等全方位、高质量的培训,真正使专业教师培训发挥实际作用。
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实际生产坏境。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机制尚不健全,存在着目标内涵不明确,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培养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学校应积极探索企业与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师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为专业教师搭建长期的职业实践发展环境,以提高师资的整体技能水平。
要发挥“双师型”教师的潜力,鼓励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有创业愿望与能力的教师和学生先行创业。
学习是教师发展的主要手段,学校要制定专业教师学习与发展规划,通过精神鼓励、物资奖励等各种手段,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并将教师的学习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与途径,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励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达到个人价值自我实现与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要及时予以肯定与奖励,并建立科学完善的用人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形成充分体现并积极鼓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业绩的薪酬体系。
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具有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是对教师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等方面进行的全面评价。学校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完善的专业教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崔景懿,李友林.职业教育法规文件选编.沈阳出版社,1998,11.
[2]关于“双师型”教师素质内涵及特征的研究.北京汇佳职业学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