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质量管理

2014-08-15 00:44:25黑龙江李宏罡张福贵张宝杰
职业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制度

黑龙江 李宏罡 黄 慧 张福贵 张宝杰

高等职业教育中要提高社会的认可度,关键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提高学生成才率。工学结合,是一个有效教学模式,它能提高学生理论转化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日后从业的岗位适应性、就业能力、获得薪酬能力大大提高。那么,如何有序、高效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关键问题所在。本文对我院环保类“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和兄弟院校类似教学模式开展情况进行相应研究,具体如下。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特点

工学结合是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其主要特征是:教学目标是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实际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职业素养教育,寓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整个教学任务由学校中“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和企业相关人员来完成[1]。

二、当前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模式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课程的质量大多是由两个部门共管,教务部门负责课程的常规管理,督导部门负责课程的专项督导或质量评价。工学结合质量管理环节两个部门参与程度和成效远远不够,评价广度和深度都难以得到深入的挖掘。

(二)工学结合课程质量管理受困于评价制度,开展质量管理大多纠结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应用、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的确定等,这些对校内理论学习评价是很重要的,对校外实习实训评价标准未能有更多的涉及。

(三)工学结合管理企业第三方参与度质量评价不够。工学结合课程的评价大多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而企业行业等第三方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渗入较少较浅。即,一方面对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和管理,大多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实际工作表现为评价对象,忽略了第三方企业在评价中的作用。

三、工学结合质量管理策略

工学结合有序开展中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工学结合,二是职业岗位,三是质量管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企业行业是第三方。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在重视学校评价、学生自评基础上,要积极引入企业参加教育质量。从制度建立、考核队伍组成、质量评价管理几方面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跟踪、反馈、调整,提高[2]。

(一)建立质量监管制度

为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序开展,要强化以企业和毕业生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调研制度、实习实训学生调研制度和校企合作实施监控制度。

调研制度主要是对考察的范围、考察频率、调研实施效果等进行规定和细化处理。实习实训学生调研制度主要对学生样本抽取、访谈比例、企业对实习生满意程度划分进行规定和细化。校企合作实施监控制度主要是针对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如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双方专业技术人员互访制度。

(二)组建质量管理考核队伍

为使工学结合课程质量管理工作高效、准确,应建立由多方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常设工作小组。成员由院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专职督导、学生、企业专家,家长共同组成。其中,应格外重视家长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参与度。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度,从小学到大学不同阶段有不同看法,大学阶段,学生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有一份工作,是很重要的。所以学校选择实习企业调研工作十分重要,要注意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地位,实习岗位与薪水,提供给实习学生发展机会。家长对企业的认可,可以直接触动实习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整个工学结合模式质量管理顺利、有效的开展。

(三)工学结合质量管理开展程序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3]。质量管理包括校内教学内容的确定、评价制度、教学资源建设、学生满意度调查、企业满意度调查等。每个环节建立起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控。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企业满意度反馈,来调整校内教学内容和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如校内教学内容来源于企业调研,并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基础进行设计,建立企业的教育资源库。二是通过学生满意度反馈,来选择合适的企业和所能提供合适岗位。三是通过质量评价来加强管理,提供工学结合效果。学校主要从学生理论知识运用的程度来考核。企业从学生出勤、态度、遵守规章制度以及实践效果、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学生本人也应对自己参加企业实习实训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学校要根据专业实践考核的总体方案,综合各种考核,得出学生的实践的考核结果。

四、结论

本课题通过对目前高等职业教学中工学结合模式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对工学结合的主要特征,工学结合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寻求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质量管理工作有更好的提高和发展。

[1]温贻芳.对高职工学结合课程质量管理的理性透视[J].辽宁高职学报,2011(9):77~81.

[2]吴亚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0(18):22~25.

[3]向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评价模式初探[J].高等职业教育,2010(2):56~58.

[注]基金项目:黑龙江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环保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与实践》,课题编号:GZD1211007。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制度
盐工学人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9:32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