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赵金平张智勇
课堂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策略才能实现,这就离不开先进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支持。结构性变革应当是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实现,而多媒体课件资源研发正适应了当前结构性变革的需要。
当前,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我约束、不勤于思考等,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只凭直觉上的好恶,这就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即使教师再三强调其内容的重要性也无济于事。而多媒体课件以其美观的操作界面、独特的教学方式,具体生动的教学情景、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对于职业教育,尤其是工科类学科的教学,由于工程类专业有项目大、工期长、工艺繁多、施工方法差别大等特点,同时机电类专业又有构造复杂、拆装繁琐、内部结构不可见等特点,导致学生即使在现场实践也很难全面了解其中的细节。所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工程实践和机械结构造型,达到实时动态准确地将工程现场的技术要点及机械构造组成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课堂上,让学生身在场外,却如身临其境,形象生动地感受到工程环境,了解到工艺流程。并且,多媒体课件在模拟工程现场时,剔除了现场中的干扰信息,学生不会因受到无关信息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工程领域中,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由于资金的原因,学校不可能大规模同步购置这些设备和技术,必然导致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的脱节,而多媒体课件能够以其卓越的性能——模拟工艺环节、演示工艺流程、虚拟设备操作等,弥补学生因不能深入现场而缺乏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设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库,从学校骨干专业入手,开发系统、完整的骨干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此为基础,再有计划的逐步向其他专业推进,逐步完成涵盖全校各专业的多媒体课件。使资源库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使用方便,促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从而在培养目标内容和教学过程上确立专业的鲜明特色。
通过多媒体课件资源建设积累的在组织工作、开发技术、推广使用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我校成为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协作组和课题组组长单位,并组织黑龙江省相关中职学校高质量完成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相关课题的研究任务。
在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已摸索出一套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方法和步骤。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成立专职机构,从擅长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顶尖青年教师中抽取了5名教师组建了科技开发中心,同时制定了配套的规章制度,使课件制作工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市场化的轨道。该部门不仅专门从事课件研发,同时还组织课件研发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科技开发组的成立规范了课件研发工作,确定了课件需求调研方法、开发项目立项方法、课件招投标制度并提供了课件开发管理与技术支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按着项目管理流程方法开展工作,即按着选题、初步立项、招投标、审核、评标、立项、签订开发合同、项目验收、评定等环节,环环相扣的进行。同时,学校还委派专职教师去拥有多媒体开发技术的机构培训,为课件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其他媒体所无法代替的优势,但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适度,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使用课件,因此制作课件一定要注意选题、审题。一个课件用得好,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反之,则只会流于形式,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选择能突出多媒体特点的课题,选择能发挥多媒体优势的课题,要适合多媒体来表现。
(2)选择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课题,选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讲解清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注意效益性原则。由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间周期比较长,需要任课老师和制作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付出巨大的精力,所以制作课件一定要考虑效益性原则,用常规教学手段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时,就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多媒体课件。
基于以上的选题原则,我校由科技开发中心向各专业教研室下发《课件需求调查表》,由专业教师根据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及需求填写后,由学校的立项评审组织机构结合学校近期发展规划、远景规划和教学改革进程及现有技术设备资源等因素,评定项目的可行性,择优立项。
(1)编写脚本。脚本一般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文字脚本又包括教师的教案和文字稿本。制作一份优秀的课件,首先要求任课老师写出一份好的教案,而且是能体现多媒体优势的教案。文字脚本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反映教学的进程以及教学的树型结构,明确课件的类型,使用的最佳时期(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使用,应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教学的连贯性,在恰当的时候切入课件)。
(2)制作素材。理想的素材是制作优秀课件的基础,课件素材使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件的优劣。这阶段,我们以自主制作为主、利用已有素材为辅的原则,利用音频、图形、图像编辑软件,根据各专业特点、施工工序、技术要点等要求,以专业教师与开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形式,参照相关教材及现场施工图片、录像,并深入施工现场取得先进、准确的施工技术资料,制作出结合文字、图像、视频、三维动画及虚拟现实模拟的各类多媒体课件素材。
(3)制作合成。有了制作脚本和所收集好需要的素材后,我们通常选择Flash、VB等制作平台对各种素材进行整合,按照教学进程、教学结构以及脚本的设计思路,将课件分成模块进行制作,然后将各模块进行交互、链接,最后就整合成一个多媒体课件。
(4)反馈修改。开发成品在每个使用周期对该开发成品的试用情况进行调查。科技开发中心牵头,教务科、专业部协同组织,由聘请的施工企业相关技术专家、教学专家及本校专业教师对课件进行审定,并组织观摩教学,广泛征求教师对课件的使用意见,确定其知识内容是否准确、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习效果是否良好。并根据相关人员提出修改意见对课件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同时,也为开发其他项目积累经验。
根据试用情况再次修改课件,由学校科技开发中心组织评审,评审通过则导入学校多媒体课件资源库中。使用资源制定了专门规则,包括使用申请、审核标准、使用记录、使用反馈等。我校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平台正在建设之中,投入使用后会使资源储存和使用更加便捷、流畅。
近年来,我校多媒体课件研发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佳绩。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研发技术迅速更新和丰富;开发出大量的高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覆盖了90%的主干专业课程;锻炼了教师队伍,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间接的提高了我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使其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及远程课件开发中,捷报频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扩大了学校影响。
随着对课件开发工作政策扶持和投入的加大,尤其是成立了科技开发中心以后,课件开发技术日臻完善。已形成一整套的开发工艺流程和多样化的开发方法。在课件开发平台方面,由原来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单一软件,发展到如今的以VB或网络为平台跨软件协作开发的模式。辅助开发工具大大丰富,其中涉及到图形图像软件3DMAX、Photoshop、AutoCAD、非线性编辑软件、音频编辑软件、虚拟现实软件等,将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相结合,并进行互动。同时,VR软件的应用,使虚拟现实成为可能。同时,应用虚拟技术开发的课件《盾构机组成与施工》在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上获得了最佳技术实现奖,使虚拟技术在课件中的应用得到了专家认可。
2006年以来,已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课件立项和招投标。累计对96个综合项目进行招投标,现已经验收79个,即将验收的项目有17个。这些多媒体教学课件项目涵盖了我校59门专业课程。这些投入到教学实践中的课件,普遍受到师生的好评,尤其是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这些课件也收入了我校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库,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在远程教育课件开发方面,累计开发制作远程教学视频210集,数量和质量都居全省五大基地之首。
通过课件研发,锻炼了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青年教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又能兼顾教法的研究,形成新老教师传帮带,互相帮扶,老教师将丰富的教法融入到教学课件中,青年教师则掌握较丰富的计算机技能和较新的专业知识反馈给老教师,互助互补,各自发挥所长,使长处恒强,弱点补足;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青年教师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及远程课件开发中,捷报频传。
我校还开创了将教学课件与实训基地、实训内容相结合的做法,使实训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新设备更易操作和使用,使一些老设备焕发新光彩。学生通过实训基地和多媒体课件,迅速掌握专业技能,熟悉工艺流程,了解技术指标。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由理论学习为主转变为感性认识先行、以实践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的互动特征,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教与学不再是老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的单一模式,学生的参与性更积极了,教学不再是宣讲、灌输,而是探讨与谈论,是思考与观摩。老师介绍,学生了解;学生询问,老师回答。情景之中,妙趣横生。多媒体课件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缩短了教学时间,缩减了教学成本。同时,我校还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把我校自主开发的教学课件上传到资源库中,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的通过互联网下载和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上的教学课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领导重视、大力倡导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此项工作,才能统一思想,在人员配备、设备投入、整合资源等诸多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其次,设备完善、配套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发与计算机等电子类设备的配套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配套设施,课件开发和使用都无从谈起。
第三,完善配套的激励政策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制定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的制作积极性。
第四,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是促进课件开发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必要手段。只有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才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调动专业教师针对其课程提出研发课件的积极性,共同批量开发出适合教学需要的课件,使课件开发走上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