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在校大学生“三个自信”的制度之维

2014-08-15 00:44刘希良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职工制度大学生

刘希良

(长沙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22)

从当前提升在校大学本科生(以下简称大学生)“三个自信”的具体实践来看,高校的许多举措,如相关主题讲座、调查考察、征文比赛等均具有“运动式”特点,成本高,收效小,且往往流于形式。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效,不仅本身要加强力度、改进方法,还要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①本文认为,要改善当前这种局面,切实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政府相关部门应与高校携手努力,从“运动式”宣讲转变为“制度性”规制,注重制度的影响和形塑。

一、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需营造好制度环境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②,并且“既然是环境造就人,那就必须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去造就环境”③。制度环境无疑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所以,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必须认真研究并努力营造好大学生所处的制度环境。

1、组织机构系统与行为规范。从词义上看,制度可分为“system”和“institution”。前者指一定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组织机构系统,后者指“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④是组织机构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马克思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⑤制度根源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而变化,受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支配或制约。这说明,无论是作为组织机构还是特定规则集合体,我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必须立足于我国现实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风貌,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内在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重要性,为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提供便利条件,提供人财物和制度支持,自觉把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作为其日常管理职责和重要工作抓手。

2、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制度作为行为规范,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可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般政策法规”⑧,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指令规章等,它一般是成文的且具有强制性。“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这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⑥。“一般来说,非正式制度包括对正式制度的扩展、细化和限制,社会公认的行为规则和内部实施的行为规则。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⑦一般不成文且不具有强制性。就两者的关系看,正式制度往往来源于非正式制度,由非正式制度演变而成,因此,非正式制度更为根本,影响更为长远。我国大学教育制度就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包括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规,以及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等方针政策。后者包括大学教育应秉持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价值理念和风俗习惯等,如《发展纲要》指出的我国教育改革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不仅应建立健全大学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形成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硬约束”,而且应弘扬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创设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软约束”。

3、一般制度与特殊制度。毛泽东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统一体,并且“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⑧。这告诉我们,任何制度也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统一体,其分析均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法。鉴于此,从制度的效力上看,制度可分为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前者指由不同组织机构构成的相对完备的系统及其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我国教育制度就包括大中小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共同遵守的规则,如前述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等。后者指特定的系统成员及其特定的行为规则。正如邓小平所言,“教育制度中有很多具体问题”⑨,因而就包含许多具体制度,如社会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又可分为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制度等,而每一种教育制度又可再细分为若干制度。就两者的关系看:首先,两者相比较而存在,如教育制度相比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社会制度是一种特殊制度,相比初中高各级教育制度却是一般制度。其次,一般制度构成特殊制度的“元规则”(meta-rule),统摄特殊制度,特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一般制度为前提和依据。最后,特殊制度构成一般制度的“细则”(sub-rule),一般制度的实施离不开特殊制度。总之,任何制度既是一般制度又是特殊制度,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高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把大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其办学特色结合起来,把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融入其具体运营制度当中,使其运营制度既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又体现自身的独特风貌。

4、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从主体的活动空间看,制度可分为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前者指在主体主要活动空间以外执行的制度,后者则相反。就大学生而言,其主要活动空间无疑是大学校园,因此,在大学校园内执行的任何制度均可视为内部制度,反之则为外部制度。就两者的关系看:首先,不同制度互为内或外部。彼制度对于此制度而言为内或外部制度,此制度对于彼制度而言亦为内或外部制度。其次,内部制度更为根本。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变化。对于主体的发展而言,外部制度通过内部制度起作用,内部制度比外部制度更为根本。最后,内外部制度相互作用。现代经济学就认为,任何制度均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这种外部性可分为正(positive)外部性和负(negative)外部性。前者指一种制度的实施使其他制度免费获益的情形,后者则相反。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无疑会产生正外部性,因为它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而这对于国家民族必定有益无害。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受到校园外部制度的影响。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高校应处理好与外部组织机构的关系,尽量把外部性内部化(internalizetheexternalities)。一方面消化吸收外部制度的正效益,设法使相关组织机构获得物质或精神补偿以资激励;另一方面对于外部制度产生的负效益,应通过教学、研讨、宣讲等各种措施及时规避,设法使相关组织机构付出代价以示惩戒。

5、直接制度与间接制度。从主体与制度关系的亲近度上看,制度还可分为直接制度与间接制度。前者指与主体的活动直接相关的制度,后者指与主体的活动不直接相关但会对主体的活动产生影响或制约的制度。就大学生而言,上课、考试、奖学金制度等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制度无疑是最直接的制度,其他各种制度则相对比较间接。但制度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也是相对的,就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而言,凡有利于大学生“三个自信”增强的制度,均可视为直接制度。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一方面应注重把“三个自信”的提升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制度建设中,另一方面应根据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实际需要,合理区分直接和间接制度,把看似间接的制度转化为能对大学生产生实际影响的直接制度。

二、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需大力抓制度落实

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关键在制度,制度贵在落实。习近平指出:“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⑩。这告诉我们,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不仅应营造好客观制度环境,而且应大力抓主体制度落实。

1、明确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主体责任。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主体是多种多样的。从高校外部看,由于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对社会有正外部性,所以,我国任何公民均有帮助大学生提升“三个自信”的义务和责任。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和大众媒体加大对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重要性的宣传,使社会大众认识到其本身应尽的义务,为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提供正能量。另一方面,对于有损或有害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言论、舆论或思潮,相关部门应支持和鼓励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依法与之争辩,抢占舆论阵地,对于涉及违法犯罪的,应严厉打击。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1]。相关部门应自觉把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作为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从高校内部看,除大学生外,其成员主要包括管理者、教职工和勤务从业人员,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必须强化这三大主体的责任担当。这就要求:(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大学制度的主要特色之一,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现实需要。邓小平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2]但当前高校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官本位问题的存在,“基建病”、“采购病”、“招生病”、“校企病”、“职称评定病”等腐败病疫的流行,不是通过改革为最广大教职工谋“红利”而是为某些管理人员谋“黑利”等现象的出现,说明“三个面向”一定程度上被扭曲甚至异化,成为“面向霸气、面向权力、面向私利”。解决这些问题,无疑需要高校党员干部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党的规章制度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治校观,树立科学理性和民主法治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唯其如此,高校党员干部才会真正全心全意为最广大教职工谋福利,把育人为本落到实处,力促教育公平,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才会稳步提升,安定团结与和谐稳定的局面才会得到实现和维护。这必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对学校乃至社会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看法,从而提升“三个自信”。(2)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列宁曾说:“我们说: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都要求建立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纪律”。[13]作为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职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自觉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应成为其必须遵守的纪律要求。但就现实来看,高校某些教职工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信仰情况却十分糟糕,利用课堂、讲堂或网络大肆宣扬非马克思主义和有害思潮者有之,对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公开歪曲、无端攻击、指责谩骂者有之,宁愿信风水、信迷信、信鬼神也不信马列者有之。这些现象虽然不很普遍,但它严重违背高校教职工应遵守的上述纪律要求,必将成为高校思政课学生不爱听、不愿听、不想听的重要诱因,从而对大学生的“三个自信”产生实质性不利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教职工思政教育培训,依法加强其言行的纪律约束,增强其大局意识和主体责任感,是当前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亟待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3)加强勤务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高校是浓缩的社会。保安员、保洁员、宿舍管理员、餐饮服务员、邮局商店营业员及其他从业人员是维系高校运营和生活秩序的重要群体,是大学生经常交往的必要对象。但是,他们极易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盲区。鉴于此,加强其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培训,增强其在高校的主人翁感和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感,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必不可少。

2、强化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绩效考评。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4]要使上述相关主体落实责任,就必须把其责任与其切身利益挂钩,加强对其实际工作的考评。为此,相关部门必须把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纳入指标,对实际工作进行考评。(1)纳入到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绩效考评之中。育人为本是大学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是实现育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理应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因此应纳入到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绩效考评之中,使之成为其重视人才培养,着力需要办理的实事之一。(2)纳入到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绩效考评之中。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三个自信”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解决上述各种问题和病症,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应与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结合起来,纳入对领导干部相关工作的绩效考评之中。(3)纳入到高校党的建设和办学质量的绩效考评之中。胡锦涛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15]。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理应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办学质量的绩效考评之中。(4)纳入到高校教职工职务评聘和工资晋升的绩效考评之中。恩格斯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着我们主要在其中活动的精神环境的影响”[16]。校园精神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需要好的校园精神环境,需要教职员工提供正能量,因此应纳入其职务评聘和工资晋升的绩效考评之中。(5)纳入到思政课教师“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研的绩效考评之中。习近平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17]。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离不开中国梦的照耀,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政课是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学习、宣传、讲授和研究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应纳入高校思政课教师相关绩效考评之中。

3、增大提升大学生“三个自信”的奖惩力度。江泽民指出,“有了制度,照章办事,严明奖惩,管理才能严得起来,效率才能真正提高”。[18]落实制度不仅需要明确主体责任,对主体的职责进行绩效考评,而且“为了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和奖惩制度”。(1)政府相关部门和大众媒体应大力宣扬社会道德楷模,表彰先进人物,为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正向激励。(2)政府执法部门应依法严厉打击危害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创造安全环境。(3)纪检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和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的问责力度,把对其反腐倡廉和整风肃纪与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联系起来,为提升大学的“三个自信”提供组织保证。(4)高校人事科研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本校教职工的监督、考查和考核,依法合理规范学术讨论,加强教职工在课堂、讲堂、网络和其他公开场合言行的监管,把师德师风作为聘用和任职的基本条件,及时解聘和清除严重失职渎职的教职工,保证教职工队伍的纯洁性,为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提供人事支持。(5)高校后勤等相关部门应配合政府执法和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大对校园内外环境的治理整顿,加大对校园内外从业人员的管理,规范校园生活和营商秩序,为提升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提供干净土壤和卫生空间。总之,正如“没有适当的奖惩制度,是不能保证劳动纪律与劳动积极性的提高的”[19]一样,没有适当的奖惩制度,就不能保证大学生“三个自信”的提升,为此就需要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多方施治。

注释:

①[1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2、644 页。

②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44、334 页。

④(德)柯武刚,史漫飞著,胡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 年版,第35 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96 页。

⑥⑦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244 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320 页。

⑨《邓小平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55 页。

⑩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 年第8 期。

[11] 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rb/2013 -08/20/c_117021695.htm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

[13]《列宁全集》,第34 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467 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87 页。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411 页。

[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18]《江泽民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383 页。

[19]《毛泽东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463 页。

猜你喜欢
教职工制度大学生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之歌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