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士官教育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2014-08-15 00:52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士官教员双师

赵 勇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训练部,安徽 蚌埠233011)

双师型教师是国家为了改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理念而提出的[1]。军队开展士官人才培养,应充分借鉴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做法,特别是在教员素质的培养上,也应实行双师型教员资格认证制度,这是保证士官教育突出职业性与技能性、满足岗位任职需求的重要保证。第16次全军院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改进和加强士官培训工作,强调士官培训不搞普通学历教育,院校主要承担士官中高等军事职业技术教育,重点突出士官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即突出士官人才素质的培养。这一转变,要求士官院校的教员必须明确士官教育对教员素质的要求,提高与士官教育需要相适应的教员素质,才能适应士官教育的教学需要,保证军校士官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1 士官学校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深化士官学校教学改革。当前的士官学校教学改革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教员的智能结构、专业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士官任职教育教学越来越需要不同类型教员之间的紧密合作。而培养双师型教员,可以使其根据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综合利用教学所拥有的全部软、硬件实力,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员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相关专业领域或方向打造“品牌”,使教学团队的整体绩效最大化。

(2)有利于提升教员队伍整体素质。如果说,当前阻碍推进士官任职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员的素质和能力弱化的话,那么,导致教员素质和能力弱化的内在原因则主要是教员的“实践能力恐慌”。实践证明,教员的备课、试讲环节抓得好,其一线教学质量就有保障。培养双师型教员队伍,能广泛采用以教学团队为基本单位的集体备课方式,实现取长补短之功效,集中团队的智慧把每一堂课都打造成精品。另外,通过双师型教员队伍培养,让每一名教员在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发挥各自才能,从而锻炼了双师型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员培养和教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士官人才的培养,应将综合技能和任职岗位能力作为培养重点,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型,实现培养综合素质高、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的“一专多能”型士官人才的目标。然而,目前士官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的主体却是由具有各自“短板”的“两类教员”组成[2],这就必然会出现有些教员对部队实际情况、岗位需求、新战法新训法的了解和掌握慢于学员、少于学员、晚于学员的现象。通过双师型教员培养,可以实现教员队伍内部的沟通、整合和教员之间的能力互补、经验互取,对学员进行综合培养,这必然有利于士官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1)思想认识层面还不够清晰。一是对双师型教员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如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很值得怀疑[3]。这种认知观只从形式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而忽视了“双师”重在“双能”的本意[4]。二是对建设双师型教员队伍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员要求既能将专业知识正确、有效地传授给学员,又能将专业实践技能身体力行地传授给学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所以,“双师”资格是认定双师型教员的“硬件”标准。三是现有教员队伍建设规划偏重于数量、结构和管理措施,质量标准要求还不够明确。

(2)专业师资力量还不够强大。一是文化基础功底较深,但操作技能不够熟练。近年来,士官学校教员的学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中、青年教员普遍具有研究生学历,但在实际教学中,高学历教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不高。部分教员动作示范不规范、不到位,装备操作不熟练,从而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距离部队实际要求较远。二是专业基础知识面较宽,但对部队实际了解较少。很多教员都经历过至少2 所以上院校不同专业的培训,但由于各种原因,教员到部队的机会很少,代职也往往流于形式,并未深入到一线的实战训练和演习,不能将书本理论与作战实践相统一。教学往往跟不上新装备、新战法、新训法的发展,这一问题在中、高级士官培训中尤为突出。三是教学经验较丰富,但新教法运用不足。现有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多数都是在以往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积累而来的,有些并不符合士官任职教育的需求。很多教员仍习惯于强调学员要按照教员的思路学习、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于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式等新方法、新手段不会用、不敢用。

(3)结构性矛盾还较为突出。理论型教员偏多,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员偏少。近几年来,军队士官院校新引进的许多教员,刚出学校门又进学校门,缺少工作经历、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种专业教员来源渠道单一是导致结构性矛盾存在的重要原因。此外,为拓宽双师型教员的来源渠道,军队院校依据士官人才培养的需要,吸引行业企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以及聘任部队的工程师和组训能手作为客座讲师,实施联合办学,实行联训、联教、联考等,为院校士官人才的培养增添了活力,也在部分程度上化解了教员的结构性矛盾,但是这些转岗的教员不熟悉军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缺乏执教经验,要让他们把丰富的实践经验、案例与技能传授给学员,一时还存在困难。

(4)队伍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军队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有关军队高等职业教育教员职称评审的新标准,对士官院校教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仍与学历教育院校和任职教育院校的评审标准相同。这就使得符合士官院校教学特点、符合士官院校教员岗位需要的教员在晋升职称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也使得士官院校的教员为求自身职称发展而被迫按照学历教育院校和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业务发展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日常工作繁杂、教学安排紧张,致使教员之间缺少经常性的专业交流与沟通,学术研讨空间匮乏,缺少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相互学习的氛围。

(5)整体素质还有待逐步提高。由于士官教育发展历史不长,对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性认识不够。在观念上,士官教育还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式的职业教育,未能形成真正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在认识上,鄙薄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思想上,部分教员思想境界不高,对士官教育缺乏信心,动力不足,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事业心;在行动上,有的还认为士官教育培训层次低,感到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因而不花大力气、下大功夫钻研,不重视业务水平、实践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缺乏勤奋工作和刻苦学习的精神。目前,从全军士官院校看,各院校建校背景和目标等方面不同,所属专业知识水平发展不均衡,带来教员资质和能力上的差异;从内部看,各专业内涵建设基础不同,专业教员个性因素和个性发展重视程度差异也较大,致使院校教员自身“双教能力”发展不均衡[5]。因此,双师型教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加强士官教育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1)科学规划双师型教员队伍的规模与结构。一是规模要适度。这是双师型教员队伍规划的重要内容。要从院校自身教学训练实际出发,在引进人才方面做到适度,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结合各专业的编制情况,确定引进数量和各专业引进教员的比例,防止出现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断层。二是结构要合理。这是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要综合平衡教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提高教员队伍的教学、科研活力和创造力;要充分发挥老教员教学经验丰富、中年教员技术水平高、青年教员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建设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员队伍;要优化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通过送学、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改善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要建立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选拔机制,加强教员队伍的教学能力培养,提高高级职称比例,优化教员队伍的职称结构;要优化教员队伍的专业分布结构,对重点专业的人才引进要予以适当倾斜,不搞“一刀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逐步建立特色专业。

(2)努力实施双师型教员的多渠道、多途径培养。一是安排专业教员到部队进行代职锻炼或学习调研。到部队代职锻炼是了解部队、熟悉部队、获取丰富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士官教育、培养士官学员实践能力的需要。士官院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组织教员到部队进行代职或学习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交流。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员的专业实践技能。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员熟练的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专业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养成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员队伍。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并要求专业教员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指导实践教学,并尽量结合部队需求实际,才能切实提高教员的专业实践技能。

(3)建立全新的双师型教员竞争激励机制。首先,士官院校训练主管部门应把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教学实践活动方面的优秀成果评选制度,根据教员的年龄、学历、经历,制订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其次,建立双师型教员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员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员成长为双师型教员。同时,鼓励在职教员获取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参加国家或军队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核并获取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招聘教员时,要优先录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部队优秀人才,并要求新进教员来校工作3 年内达到“双师”素质要求。士官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有关规定和激励措施,从制度和政策导向上对积极开展室内外教学实践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如规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员必须具有1 年以上的部队实践经验;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员给予享受项目开发补贴等优惠待遇;对被评聘为双师型教员的,按相应等级每月给予专项津贴以及书报资料费等。这些政策措施看得见、摸得着,对调动广大教员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能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能激发广大教员刻苦钻研的积极性和提高施教能力的自觉性。

(4)不断完善独特的双师型教员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员考评体系是绩效考评的前提条件,但应区别情况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如对基础课教员,可参考学历教育院校基础课教员的评定标准;对专业理论课教员,要兼顾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对专业实践课教员,可按技术等级职称评定,也要适当考核其教学基本功。对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员,特别是对近年引进的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青年教员,要采取措施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同时,完善双师型教员的评价体系,对实训实习课指导教员、专业技术课教员和专业理论课教员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强操作、分析、实验及解决训练实践难题能力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要定期考核双师型教员工作业绩,将考核工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要建立双师型教员评优制度,综合考评、树立典型,并引入末位淘汰竞争机制,激活教员队伍[6]。

(5)积极打造多方合作的士官人才共育平台。一是落实军地合作,充分发挥教员培养的多渠道作用。目前,军队士官院校与地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合作大多仍停留在表面,军地合作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这主要是因为军地有关部门之间的政策引导缺位、军地合作立法不健全、专项资金欠缺等所致。二是落实院校与部队合作,充分发挥教员培养的主阵地作用。院校培训是士官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对部队训练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部队则是院校的服务对象,部队训练对院校发展具有牵引性、规定性作用。院校与部队的这一密切关系,决定了士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是双方的共同任务。要完善院校与部队共育士官人才机制,实现由以往的型号型(以一种主战装备为依托培养士官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向技能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稳步推进以提升士官人才职业技能为核心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类士官岗位任职培训。无论是着眼提高转型后的培训规模效益,还是着眼提升士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都迫切要求依托院校与部队各种优势,抓紧完善士官人才共育机制。

4 结 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员队伍,是士官院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的事。由于专业、教员个体等情况千差万别,双师型教员培养过程必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统一模式可套用。应当从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上下衔接、左右对接、通力合作,按照标准和规范,严抓引进、培训、考评、认证等环节,真正把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1] 刘国良.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中国西部科技,2004(10):36-38.

[2] 徐国荣,王琳静. 任职教育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 防空兵指挥学院学报,2011(6):77.

[3] 王文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教师教育研究,2009(4):56-57.

[4] 曹晔.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22-26.

[5] 李波,朱柏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4):50-53.

[6] 张露.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论[J]. 高等职业教育,2009(5):76-78.

猜你喜欢
士官教员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士官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校长问题
咱是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