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晓青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高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机构,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羞于向咨询机构求助,加之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数量偏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难以深入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中。
2004年,天津大学首先实行了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此后,许多高校都采取了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在每班设立心理委员,旨在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提高他们自助、互助的能力。
由于心理委员工作的特殊性,许多高校对心理委员进行了岗前培训,为心理委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其中包括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拓展技能的培训,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识别。笔者认为对心理委员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
许多高校在选拔心理委员的时候,要求被选者为人开朗、乐观,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善于与人沟通,为了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还会运用心理测试的手段进行筛选。但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也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其心灵的成长就会受到阻碍。在心理委员中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增强心理委员的耐挫能力,培养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大学生更注重个人权益的实现,但他们追求的侧重点更多是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对精神层面,特别是生命意义的探索,个人生命的发展与完善则被忽视。对心理委员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心理委员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心理委员是三级危机干预网络里的重要一个环节,是最直接和被关注对象一起生活的人。心理委员对生命的珍爱、敬畏之情可以让心理委员及时发现身边同学的异常现象。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可以让心理委员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促进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个体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各种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动。[1]生命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道德教育、婚姻与性、健康、环保教育、职业与生存教育、善待生命教育等。从心理委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来看,针对心理委员的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人只有作为具体单个的个体而存在,也就是生命具有个体性,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同时生命具有有限性和不可逆的特征。个体对生命的情感应该是爱,爱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珍爱、感恩、敬畏的情感。任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生命珍爱之情。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珍爱、尊重生命才能成就自己。
生命感恩之情。对生命的感恩是最基本的生命情感。一个怀有感恩之情的人,就会以平等的眼光开待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把自己的爱分给别人,回报社会。
生命敬畏之情。敬畏是一种掺杂着惊讶、恐惧的尊崇的情感。只有以敬畏的情感审视生命,才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或者残害他人的生命。
意义是支撑人类生存的精神支柱,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探寻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大学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意义重大,个体在大学里不仅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且是探索自身生命意义的重要阶段。对心理委员进行生命意义的教育,鼓励他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意义。
生存能力是一个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锻炼生存能力是生命教育的锻炼课题。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人际、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变成动力,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在遇到挫折时,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挫折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接受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战胜苦难的能力,最终能使学生认识到苦难的积极意义,并激发自己的潜能。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目的在于介绍死亡知识,让学生了解死亡以及死亡对亲人、对朋友的伤害,使学生对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对死亡的理性认识,可以促使个体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同时,死亡教育可以引导个体不做无谓的死亡,不随意处置自己的生命。
生命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对于生命价值观和信念,所以,笔者认为,生命教育重在让心理委员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对于生命的感悟。因此,生命教育的形式既要注重知识的讲授,更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心理委员主动探寻生命的内涵和生命的意义。
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内容的讲授,使心理委员对生命教育的目标、内涵形成整体的印象。知识的传授不仅仅单纯的灌输式教育,讲授可结合案例,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危害生命的现象,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提高心理委员的分析能力。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方式,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的人数相对于课堂授课来说比较少,在小团体里面,心理委员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同时,团体辅导也可以让个体知道同龄人的想法,能够从同龄人的身上取长补短,对生命获得更深的认识。在设计生命教育的团体方案时,要紧扣生命教育的内容,袁磊[2]从生命教育的八个方面,分六步来设计来设计生命教育的团辅方案,同时可以借鉴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理念,运用绘画、心理剧、音乐的形式,从而突破传统文中中对讨论“生”和“死”的禁忌,让心理委员能够自由表达对生命的珍惜,对未来的设想。
个别辅导针对的是某一个特定的个体,解决的是具体的问题。心理委员如果对生命意义存在困惑时,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是必要的。存在主义疗法基于哲学的途径来探讨人类及其生存,论述重要的生命主题,存在主义的人性观是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由不断的再创造自己。在对心理委员进行个别辅导时,可以采用存在以主义心理咨询为主的理念设计个别辅导方案,引导大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王北生,赵红生.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2).
[2]袁磊.大学生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9(2):109-110.
[3]李笑燃.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2-35.
[4]林海,刘莉湘君.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功能定位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09(8):109-112.
[5]蔡荔.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