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跳远踏跳准确性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①

2014-08-15 00:54张路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踏板准确性

张路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广东广州 510403)

跳远项目曾是我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在近几年里,我国田径的跳远项目逐渐失去了优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田径运动的持续发展。跳远运动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力求将自己的身体抛到最远距离。而为达到最远,准确的踏跳是先决条件之一。但是在实际的跳远比赛中,运动员因多次起跳犯规,而不能发挥自己水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世界高水平跳远比赛的踏板起跳成功率为75%左右,而我国的情况更差。由此可见,起跳犯规现象的普遍存在,已严重阻碍了跳远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要在快速助跑中准确踏板起跳。准确性踏跳是力量、技术、心理、环境、生物力学等各因素在运动中作用于人体后的综合反映,是人体运动系统整体力量效果的表现形式。准确而有效的踏跳可以使运动员损失更少的跳跃距离,进而提高运动成绩。鉴于此,为使我国跳远运动员所具有的运动水平及运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必要对影响踏跳准确性的关键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找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为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经验。

1 助跑技术因素

1.1 适宜的助跑速度

众所周知,适宜的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讲,运动员助跑的速度越快,运动员起跳时所能获得的起跳能量也将越大,所以也会跳的更远。于是,相当多的跳远运动员为了获得更大的起跳动能,就会采用自己的最高速度来进行助跑起跳。但是,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越快,对运动员自己身体姿势的控制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样对踏板时的准确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训练和比赛中,优秀运动员为了兼顾助跑的速度以及踏板起跳的准确性,一般都不会采用自己的最高助跑速度来进行踏板起跳,而是采用自己最高速度的93%~95%来进行助跑起跳,这点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1.2 助跑距离

助跑的距离的选择对运动员跳远成绩的取得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运动员为了保证踏板起跳时的较高速度,很多都会选择较长的助跑距离。但是,研究表明:运动员助跑距离的选择需要同自身竞技水平相适应,否则将会影响运动员的起跳准确性。据研究统计,百米成绩为12s的女子运动员的最高速度平均在35m左右出现,优秀男子运动员100m最高速度则约在50m左右出现。因此,优秀男子跳远选手助跑距离一般为40~50m,助跑步数为19~22步,女子为37~43m,18~22步。

1.3 助跑姿势

助跑姿势的变化一般发生最后几步,有些学者把这几步称为准备起跳阶段。目前在准备起跳阶段的划分上尚有一定分歧,但大多数人认为,准备起跳而发生的变化开始在助跑倒数第2步的支撑阶段。反映姿势变化的指标主要有下肢各关节角度和身体重心高度。助跑最后几步步长的变化与下肢各关节角度、身体重心高度的变化密切相连。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姿势变化。通过分析近些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国内外专家对跳远助跑的后程研究较多,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助跑最后几步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同时,还有学者提出惯性对助跑与起跳结合的作用,他们认为虽然运动员在踏板前的2、3步没有一直注意加速,但由于充分利用前程跑的惯性,最后踏板助跑速度并没有减低,这就使运动员减少跑的负担而把精力用在起跳上,可以充分利用达到最大速度的惯性,发挥起跳时摆腿摆臂的作用,能提高起跳的初速度,增强起跳准确性。

1.4 助跑节奏

助跑节奏主要指助跑最后阶段的动作节奏。它是连接助跑、起跳的关键环节。或者可以说是助跑到起跳的过渡环节,是助跑的最后部分,也是助跑非常重要的部分,可见助跑的最后环节不仅关系到助跑的质量,而且对起跳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助跑节奏可以有效发挥助跑速度,为起跳的踏板提供良好条件。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的重要特征体现在速率的稳步提高上,自然地适当降低身体重心,最后几步步长差距越小,越能有效地减少起跳前水平速度的损失,越有利于提高起跳效果。相关文献研究表明,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成功试跳中,最后几步助跑的特点为步频加快,身体重心上下波动减少,腾空时间明显缩短,身体重心下降,而不是仅仅倒数第2步才降低重心,这些变化对于增强起跳效果是十分有利的。

2 心理因素

2.1 主观心理因素

跳远训练和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主要表现在心理的稳定性、自信心、注意力集中程度和自控能力等方面。训练过程中掌握了的技术,提高了的运动素质与专项能力,在比赛中要依靠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素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比赛或测验中,跳远运动员踏板技术由踏板的意识所决定,通过专门的训练,运动员的踏板技术可以逐渐形成动力定型,从而获得一种良好的踏板效果和愉快的情感体验。但有些运动员心理发育还没完全,或注意力易分散,使踏板起跳这个兴奋中心不能形成,或过于集中注意力,精神过于兴奋,从而使机体对肌肉正确的用力感知受到抑制,从而破坏助跑踏板技术的动力定型,引起心理紧张造成踏板失误。另外,对赛场气氛不适应,进入赛场就产生种种的精神负担;对赛场上出现的变化和困难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过高或过低地估计竞争对手的实力,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等,这些都是造成心理不稳定的原因。所以,为了提高助跑的准确性,必须进行心理训练。一般来讲,可供选择的心理训练的方法包括表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等。

2.2 非认知心理因素

非认知因素包括认知因素以外的影响认知过程的一切心理因素,动机、情感、意志及人格特征等。运动训练过程是以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前者与人的智力有关,后者与人的非认知因素有关。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有认知因素参加,也要有非认知因素参加,训练的成功往往是由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共同作用来实现的。认知因素及其结构基本上就是训练过程的心理结构,而非认知因素则是训练过程的心理条件。非认知因素是训练过程的控制系统,而意志力是这一系统的核心。非认知心理因素的不同状况,可以决定着一个人的竞技能力水平能否等到充分发挥和使用。具体到跳远运动中,也是如此,跳远运动员意志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在跳远助跑中,运动员可以通过意志品质的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害怕、紧张,把注意力集中到训练与比赛中,通过意志行动完成助跑。一些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踏板较准确,但到了比赛,注意力易被外界干扰而分散,情绪也易波动,常出现踏板不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意志不坚强的原因,也有平时缺乏意志训练的原因。因此,在日常训练时,教练员应根据跳远运动的特点来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使运动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准确的踏上起跳板。

3 结语

影响跳远踏跳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助跑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其中,助跑技术因素主要由助跑速度、助跑距离、助跑姿势、助跑节奏组成;心理因素由主观心理因素和非认知心理因素组成。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不断提升,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充分发挥队员的踏板技术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比赛程度越激烈,心理状态的作用就越明显。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所以建议在运动训练的各个环节应特别注重心理训练,并结合运动员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心理素质的提高。

[1]吕东江.中国优秀选手与世界一流跳远选手综合因素比较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1995(3):38-41.

[2]陈木火.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有关技术参数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1(2):73-75.

[3]卓建南,尹少丰.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12-13.

[4]朱振杰,尹少丰.助跑速度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14,37.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踏板准确性
CT及超声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中的诊治价值及准确性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浅谈制动踏板机构设计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延长优秀运动员巅峰期运动寿命的心理因素探析
关于踏板艺术
谈书法作品的完整性与用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