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艺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代表着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孔雀东南飞》原题为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 《玉台新咏》。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其收入,题为《焦仲卿妻》,后人常以此诗的首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这首诗通过叙述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赞颂了刘兰芝夫妇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必胜信念。诗中的悲剧主人公深深相爱却不能相守,谱写了一曲爱情悲剧,以其浓厚的的悲剧意蕴,感染过无数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效果,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悲歌,通过悲剧主人公夫妇的不幸遭遇,体现出浓厚的悲剧特色。
悲剧必须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不能称之为悲剧,亚里士多德曾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的代表,给人们展示了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悲剧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结为夫妇期望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事与愿违,焦母蛮横无理,对刘兰芝百般挑剔,想要赶媳妇走,这对古代妇人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同时焦母对儿子威逼利诱,虽然儿子极不情愿,但她还是驱走了媳妇。这里尤为可贵的是刘兰芝面对焦母的专横,隐忍不发,自请遣归。兰芝被休回家,本来还想着丈夫还会再迎娶,本来认为娘家可以给她以慰藉,但却把她逼上了死路。县令太守相继遣人前来提亲,兰芝为了坚守与仲卿的盟誓,极力想避免这门婚事,拒绝了求婚。但兰芝的哥哥把兰芝看作是累赘,想把兰芝作为攀附权贵的阶梯,就向兰芝施压,兰芝只得答应。这时的兰芝不能回焦家,娘家又逼婚,在万般无奈下她做了绝命的打算,选择为纯真的爱情而死,这表现了对命运的抗争。
刘兰芝从开始自请遣归到最后殉情,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兰芝与焦母、兰芝与刘兄之间。专横的婆婆遇上倔强的媳妇必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兰芝与封建家庭的第一次冲突,从表面看焦母与兰芝的冲突是伦理的冲突、性格的冲突,其实是她们在仲卿身上追求完整情感的冲突。焦母年纪轻轻就守寡,她在儿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儿子是她唯一的精神依托,强烈的母爱转变为自私的精神占有欲,产生排斥其他女性的心理。当才貌无双的兰芝嫁到焦家后,夫妻伉俪,这夺走了焦母对儿子的情感垄断权,引发了焦母对兰芝的怨恨,因此遣归是必然的事情。兰芝被休回到娘家,新的矛盾冲突又出现了。兰芝与刘兄的矛盾是兰芝与封建家庭的第二次冲突。刘兄是世俗阶层的代表,他不顾兄妹情分,见利忘义,威逼妹妹再嫁。面对娘家的不相容,矛盾已无可调和,冲突走向了极端,兰芝以牺牲生命来捍卫爱情。这一悲剧的实质,是坚贞爱情与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冲突,焦母和刘兄正是这一势力的代表。悲剧主人公以死来表示对时代的不满和反抗,她的死为全诗笼上了悲剧色彩,具有浓厚的悲剧特色。
诗中的主要人物刘兰芝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女性人物形象,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她进行了展示。她美丽动人,才貌双全,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艺术典型。她十七岁嫁给焦仲卿,共事两三年后被迫辞别离开焦家,正值人生的最美好时光。对她的美貌,诗中着重写了她离开焦家前的精心梳妆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道出了兰芝的惊人美貌,作者精心刻画,既再现了兰芝的美好,又显示了兰芝的坚强,同时也有惋惜之情。她勤劳能干,品德高尚,体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刘兰芝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的勤劳能干在诗中也有体现:“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无匹,大人故嫌迟。”同时刘兰芝还很善良重情,颇懂礼节,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即使她被焦母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在离开焦家前,还表现出自责和对焦母的牵挂:“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辞别婆婆时还“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道别时泪流满面,仍不忘“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叮嘱小姑尽心侍奉老人,这种道德修养是何其高尚。她意志顽强,忠于爱情。兰芝面对焦母的蛮横无理,她知道焦母下定决心要驱赶她,她深知丈夫深爱自己却又懦弱,她主动请求遣归,在封建社会被休是最不体面的事情,与其等待着让焦母驱赶,还不如自己主动请求。离开焦家前,她从容不迫,精心梳妆,不用眼泪请求焦母谅解。回到娘家后不久,因为她出色的美貌,高尚的妇德,县令太守都前来提亲,兰芝都一口回绝。这一方面反衬了兰芝的美好,另一方面体现了兰芝的坚强意志。在阿母和兄长的逼迫下,她只能应允婚事,但却抱了必死的信念,以死来捍卫美好的爱情。
刘兰芝是美好的象征,她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她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刚柔相济、勤劳能干、聪明贤惠,几乎一个完美形象,而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典型,被封建伦理道德逼上了绝路。刘兰芝走向绝路时没有哀叹、没有徘徊,她委曲求全,誓死反抗。她用自己温婉的方式反抗,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捍卫着美好的爱情,这表现了她不屈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却被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所扼杀,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感,令人感动、钦佩,又给人以鼓舞,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辉。
兰芝出嫁后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虽然小心翼翼,但还是被无理由的挑刺。她的自尊被唤醒,骨子里的反抗意识开始觉醒。在焦母的一再逼迫下,她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清醒的认识到焦母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容纳自己,便主动提出遣归,这是她倔强性格的体现。离开焦家前,严妆、辞别都镇定自若,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这也是她反抗精神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兰芝的不屈不挠。回到娘家后,面对兄长的逼婚,兰芝又一次面临抉择,屈从意味着背叛爱情,抗争意味着反抗娘家。此情此景下,兰芝决绝的作出死的选择,这需要怎样的勇气。相对于兰芝来说,焦仲卿的反抗稍弱,在孝字当头的时代,他表现得有些懦弱,兰芝离开焦家时他无力、无奈,与兰芝一起奔赴黄泉时有些犹豫,但最终他还是追随兰芝而去,做出了最后的反抗。对兰芝和仲卿来说,他们为爱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他们以死来抗争,来捍卫美好的爱情,尤其是兰芝的反抗更为彻底,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妇女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大胆反抗的思想光辉,使之成为古代叛逆精神的典范。
诗中的悲剧主人公的反抗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兰芝对生命绝望,对人生、爱情眷恋,这对矛盾痛苦地折磨着她,使她作出死的选择。作品结局以比翼鸟做结尾,这一方面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一方面又体现了对死亡的超越意识。生、死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生死相依是生命哲学的体现,死是一种超越,融入了宗教般的超然。作者采用比翼鸟作结尾,用美好的诗意化解了死亡的恐惧,表达了生命的欲望。诗的最后写道在一片茂密的枝叶间,一对鸳鸯在仰头鸣答。这种形象的意象增添了生命的光泽,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使人想到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再现。
《孔雀东南飞》属于典型的爱情悲剧,它在古典悲剧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蕴含着浓厚的悲剧特色。诗的结尾从合葬到和鸣的鸳鸯,这既象征着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着他们永恒的控诉。这一大团圆式的结尾,给全诗罩上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这是正义力量在虚幻世界的持续反抗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