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等
摘 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教学反思是分层次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具体可采用的途径有:课后与学生沟通,在反馈中反思,撰写教学笔记,在积累中反思,同行交流,集体反思。实践证明,教学反思对分层次教学确有很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类型;反思方法
在课程标准中,专家强调要:“立融洽、和谐,民主的师生交流平台,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学习后离不开及时的反思;同样我们可以说“教而不思者罔”------教师在教学后同样离不开及时的反思。而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我们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教师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做好一名英语教师要比开好一辆汽车难的多。首先,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不断在发展,新知识、新变化不断出现在教学之中;其次,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尽相同,现在每一届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有不同的需求,还有不同的英语学习的习惯等。这些都构成了英语教学中的新挑战,对此我们英语教师就必须不断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在尝试后就必须及时反思,在发现新的问题后作出及时的调整并再尝试,再反思;因此,长期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能够对教学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教师业务技能是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不断的反思而不断取得成熟和完善的。
1 教学反思的涵义和意义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也就成了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标签。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融和以上概念,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以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和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再认识、再思考,以此来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简单的来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
通过探析教学反思的含义,我们不难发现它具有的现实意义:第一,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第三,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
2 教学反思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
2.1 具体经验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2.2 观察与分析阶段
该阶段教师将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省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2.3 重新概括阶段
此阶段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2.4 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3 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把教学反思的类型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简要介绍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1 自我提高-----在研究中不断自我发展和提升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2 寻找差距——在比较中强化横向反思
孔子曰:“见贤思齐。”意思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要虚心学习,想办法赶上去。在反思过程中,客观地看到他人的优点,才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即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开放的教育大环境,给我们教师相互观摩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校际之间的开放交流活动越来越多,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边看边思考,边看边分析比较,针对其他教师的教学优点,比较出自己在此方面的不足,分析原因和改进调整的措施,增强学习的实效。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3 反省实践——在总结中强化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会理性思考,客观分析自身教育实践和行为显得尤为关键。这种方法适用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运用总结法就是在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等等。把这些想清楚,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教师的自我剖析要以转化成教育行为为目的,因此有节奏和教育实践呼应的反思十分必要,因此教师可以按照“课后思”、“月后思”和“期中思”这三个“节奏点”进行反思。“课后思”: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教学中期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3.4 自我剖析——实现反思到行为的转化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进行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我们能够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以推进自己的專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但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为此,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教师既可以对英语课堂教学行为作出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只有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个体反思才有更广泛的价值,个体从“集体反思”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途经。英语教师不仅要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英语课堂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总之,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争取做到时时反思,处处反思。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张珊,河北传媒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等。
杨培培,河北传媒学院外语系助教,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