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五彩生活之基 辅创新作文之路

2014-08-14 05:46付东荣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事物习作作文

付东荣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080-0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这个比喻形象地说出了生活在先,文章在后的真谛。从这样的认识出发,习作教学应向广阔的天地开放,让生活成为习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同时,也让习作为生活服务。

目前,我们作文教学中的失误是:没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中,他们生活的范围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极为有限,在他们的脑海里没有生机,只有老师、家长的影子。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内容空洞,语言晦涩,把情感渲泄的快乐变成了动辄被咎的痛苦。因此,作文教学需要变革,要着眼于表现生活,抒发灵性。怎样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呢?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走进生活,捕捉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奥妙无穷的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材料。我们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关注生活。

首先,利用校内资源。学生认为校园的生活枯燥无味,整天穿梭于校园的“三点一线”,单调乏味极了,有啥可写的呢?其实不然,校园内成百上千的师生,他们年龄不同,身份各异,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故事……难道他们中的一员不能成为你笔下的主人公?难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就不值得去记录?我想,只要学生做有心人,他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真真假假的事,定会贮存在记忆中,作文时可手到擒来。校外静默的山,会勾起人无限的遐思,校旁欢腾的水,能吸引你伫足留连;那操场边高大的垂柳,排排的矮松,也是各有风采。单是教师们的菜园,就有说不出的美趣,黄黄的白菜花,红红的辣椒,紫紫的茄子,悬挂于杨柳枝上的葫芦,横卧沟边的冬瓜……记得一次课外活动,同学们在搞个人卫生,一个矮个子男生,悠然自得地坐于躺在石板上的大冬瓜身上,还一边搓洗着头发,一边放眼观景……我想,要是哪位细心的同学也留心了这一幕,不用相机,而用笔把这一镜头摄取下来,定会别有一番风趣。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只不过,学生往往对身边多彩的生活漠然视之。

其次,利用校外资源。为了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获得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必须合理高效地利用学生的双休日、寒暑假,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接触大自然的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去了解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他们可以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交友。

每逢假期,教师可精心设计某一内容,学生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开展校外活动,真正地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或逛菜市场,或欣赏名胜,或参观国家的工程建设,或采访当地名人,或探究本土文化……这样,学生向生活靠拢,去亲身经历,耳闻目睹,还愁学生作文时双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可见,生活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确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勤观察、细观察,为学生作文真正地提供“源头活水”。

二、体验生活,激活学生思维

作为初中生,他们虽能用明澈的双眼观察五彩的生活,但往往不会用心去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思想,缺乏深度。韩愈曾提出,写文章要“深探力取”,反对未经选择,罗列材料。故习作指导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

1.联想思维。它是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思维方式。如以“砖的联想”为题材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可引导学生从砖的形状、质地、制作过程及用途进行联想。如见“砖外形方方正正”联想到“做人应为人正直”;知“砖质地坚硬,宁折不弯”,可联想“做人应刚正不阿,有气节”等。长期这般训练,学生的习作将以健翅翱翔,以飞蹄驰骋。

2.想象思维。它使学生在想象的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凡具有圆或近似于圆的外形的事物,均可成描写的对象。爱好体育的学生,可围绕“圆圆的篮球,环形的跑道”展开想象;喜欢文艺的同学可围绕“迷人的彩灯,诱人的锣鼓”展开想象,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凭借灵感的捕捉,找到与表象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想象。

3.逆向思维。它是正题反作,或反题正作,从相反的角度反映表现事物,能使人“耳目一新”。如学生随笔《一节体育课》,多数学生会写那课如何有趣,可有位同学却写了体育课如何乏味,并渴望生动的体育课,给人以标新立异之感。当然,逆向思维必须不违背事物的逻辑性,符合客观实际。

教学中,我们只有运用多种形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这样学生才会相信: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三、广泛阅读,间接触摸生活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离不开阅读。阅读现有作品即是间接的触摸生活。阅读,学生既能间接体验生活,又能于无形之中培养语文素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三多”的习惯。

第一,多读。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籍,除了学生喜欢的杂志,还可推荐他们看古今中外名著,在个人书籍有限的情况下,创建“图书角”,书源共享。其实,教师只要多鼓励,学生的课桌上不时会有名著让你惊喜,如《童年》《飘》《昆虫记》《朝花夕拾》《呐喊》等,数不胜数。

第二,多记。设立阅读笔记和随笔本。在阅读中随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写心得体会,还可设立新闻栏目、广告栏目、自由栏目等。学生在自由栏目中发挥个人特长,有的画漫画、风景、人物,有的自编小小说,写诗歌等,每小周批改交流一次。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厚厚的一本读书笔记,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

第三,多收集。每次习作的前一周,布置学生根据习作要求,通过不同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再集体欣赏,拓宽视野。让学生间接触摸生活,积累语言材料。

我相信,在作文教学的改革中,只要教师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开辟有话可说的园地,创设有话可写的情境,在学生思想上淡化作文概念,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行个性表达,学生一定会乐意写作。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物习作作文
美好的事物
奇妙事物用心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习作展示
春天来啦(2则)